
李隆基前期那么强纲独断,但是他后来对于政治仿佛一下子一夜之间心生倦怠,所有人都被他压在脚下,他再没有对手,他觉得没意思,他就开始留恋于那个小我。留恋于他的享乐当中。所以我们古人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国历史上那些有为的君主,只要他活得足够长,他一定会走向昏聩。
再比如汉武帝,再比如说乾隆。这些都在前期文治武功,在老了之后。犯糊涂,走向昏聩。我们这位唐玄宗跟他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玄宗李隆基在晚年第一个昏聩之举,就是把唐朝的所有军国大事,都一起交给了当时的宰相李林甫。这个名字我们都很熟悉,“口蜜腹剑李林甫”。
把军国大事都交给宰相,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应该交给宰相,否则设置宰相干什么呢?他是CEO,你担任董事长,你提愿景,他去执行,这没问题。问题是唐玄宗把所有权利都交给李林甫19年,将近20年。
我们把唐玄宗跟他自己做一个比较,在他前期励精图治的时候,认命了好几个非常贤明的宰相。比如说姚崇、宋璟、张说。这些人能力非常强,跟他的配合也非常好。完成了很多的德政。
唐玄宗当时是怎么做的呢?他拜相几年,马上调换,比如姚崇干得不错,你先休息,让宋璟接着干,宋锦干得不错,让张说接着干。这样轮换着做,这样能够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因为一个人的权利长期处于这种中枢地位的时候,担任宰相时间过长的时候,很容易形成朋党,进一步阻碍皇权。这个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唐玄宗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包括李林甫这19年当中所做所为的很多事情,他不知道当中有问题吗?他知道,但是他不关心,他无所谓,因为在那个时候,他无心管理朝政。他对帝王之术已经不再感兴趣了。帝王之术一个重要的要诀,就是驭人之术,让下属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永远处于对你有所敬畏的状态、对你有所恐惧,对你所想都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
不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不让他们在长时间任职。或者派人在他们身后,对他们不断地敲打,让他们永远感觉如坐针毡。但是这个在李隆基的眼力,在他做皇帝的后期,他已经完全不感兴趣了,他感觉没意思。因为他前期玩得太好,好到这个技能,在他眼里已经一文不值了。而这个时候的李隆基他年纪也大了,他其实就想进入到一个小我当中。
其实我们人都是很矛盾的,比如说我们这些凡人,很多时候就处于小当中。我们每天处于那种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中,在小我当中总有一个理想,想追求人生大我,想绽放,想在历史当中留下辉煌的一刻。这个理论倒过来也是成立的。当一个皇帝,他数十年当中非常成功地实现了以往所有的理想,在那个大我的光环当中,想退回到小我当中,他想进入到一个舒适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