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关于现在的教师不读几本书且教不好学生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吊诡的是,大部分讨论此话题的不是老师,而是其他行业的人,反对者有之,赞同者有之,不一而足。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关于这个话题说几点看法。
首先,俞敏洪说的是事实。从我自己上小学起,遇到的大部分老师都是不怎么读书的(严格说是不读教科书以外的书的)。怎么看出来的呢?从老师的言谈就能看出其水平。我小学开始就不断遇到这样的老师:有的不认识语文书上的某个字,就说,这是“通假字”,把我们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初中的老师里除了语文老师,其他人的老师言行粗鄙不堪,业余时间不是打麻将就是跳广场舞;高中的老师稍微好一点,但也基本能看出来他们那点相对渊博的知识都是过去的库存,基本也没几个吸收新知识的,其中有一个历史老师更是奇葩,一窍不通,一边拿着答案一边给我们讲题……当然,也有少数一看就很有文化的老师,但毕竟是少数。
第二,俞敏洪只是说出了客观存在的现象,谈不上“炮轰”,顶多算一点点批判。但这种批判是很无力的,因为他只是揭露了现象,却没有分析背后的原因,更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法。因为看过他的视频中的原话就知道,他只是想表达一个“不能只释放不吸收”的观点,说明自己为什么每年都要读书,他的不是专门批判教师。对此我还想说的是,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不是吸收不吸收的问题,而是吸收什么释放什么的问题。有的老师倒是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可是传递给学生的多是负能量。比如网上很火的那位张雪峰,我就很不感冒。这种老师知识渊博,却是满嘴跑火车,传递是功利主义,贩卖的是焦虑。教师的价值观很重要。
第三,我想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说一下,为什么大多数老师不读书?一,在中国,许多人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不是因为热爱教育,而是为了谋生。一旦把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一般是不会主动提升自己的,这不限于教师行业,任何职业都是如此。第二,教师行业的门槛太低,导致很多并没有专业水准和教师素养的人进入了学校。我本人不是师范专业,但是在师范大学读的本科,经常会去旁听师范专业的课,看到身边那些师范生的言行表现,就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去教书育人了。教师门槛为什么这么低?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需求大,为什么需求大,因为高水平的没人愿意当中小学老师。为什么不愿意?一是工资低,二是实现不了自身的价值。实话说,应试教育体制下,有个性有抱负的老师去当中小学老师真是大材小用,甚至是屈才了。我是亲眼见过我所喜爱的两位老师是怎么被应试教育折腾的。一个是我初中的语文教师,她一开始教我们的时候是博览群书,意气风发,正因为她,我才开始喜欢语文喜欢阅读。后来呢,被学生糟糕的成绩和糟糕的纪律折腾的快发疯,脾气越来越大。还有一个是高中英语老师,非常有趣,想方设法翻转课堂,上课不拘一格,然而呢?功利的学生们嫌她教不出好成绩,最后把她气走了。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现状。这样的教育环境怎么能留下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呢?我承认也不乏有一些既有人格魅力也能把成绩带好的老师,但这样的老师真的太少了,何况这种老师,他关注的核心还是成绩,而不是教育本身。我们不缺乏能带出好成绩的老师,太缺乏真正关爱学生热爱教育的老师了。扯的有点远。
第四,现在的中小学校并没有给老师提供阅读的空间和时间。这还是跟上面提到的应试教育环境有关。阅读是需要安静的心态,而现在的老师难得能有一点安静。除了教学,学校总是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找到你,又是集体备课,又是网上学习,又是各种会议,又是各种培训讲座。总归一句,学校总是用他认为对你有好处的方式“塑造”你,美其名曰提升老师,实际就是折腾。教师也是有读书时间的,但每天被各种琐事缠身,闲下来的时间谁不想休息?能排除干扰静心读书的老师太难得了。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教师读书少,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确实是事实。我想说,我们缺少的不是爱读书的老师,而是缺少爱读书的社会氛围。我希望有朝一日,不光是教师,当我们的国民都开始读书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真正进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