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说一句“我错了”到底有多难?|寻求认可的心智模式控制着我们每一段

说一句“我错了”到底有多难?|寻求认可的心智模式控制着我们每一段

作者: 安慰记心理小店 | 来源:发表于2017-12-09 14:04 被阅读54次

    我和男朋友竟然也开始争论对错了。

    一天我和男友因为忘记倒垃圾的事大吵一架,双方都不肯让步,被对方气到半死,最后以不了了之结束。从那以后我们就经常为各种小事争吵,有时候我有理,有时候他理多。但不管谁占理,我们都互不认错,总希望对方是认错的那一方。直到有一天,男友问我:“你就说一句你错了,下次注意,就行了,有多难呢?不要再跟我解释这解释那了可以么?”

    可是,“我错了”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在嘴边怎么也说不出来。我才发现说一句“我错了”,真的好难。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发现我跟故事中的小安(化名)的感受如出一辙——

    小安和妈妈在外面吃饭后回家,带着狗。路过超市,小安妈妈想去超市逛逛,可是小安带着狗进不去。但小安妈妈坚持要去,小安只好在外面等着,夏天的闷热让人站一会儿就出一身汗。

    过了一阵小安妈妈拎着袋子出来了,并让她拎着。小安看到袋子里只有一些蔬菜和牛奶,不是很沉,自己浑身都是汗,就没答应。没想到只是不想拎袋子这一件小事,小安妈妈居然说白养了自己,拎个东西都不行。小安很委屈,便跟她妈解释自己平常干了不少家务活,而且都是主动干的。但她妈依旧说她不孝顺,说好不容易把她养大,居然连个忙都不帮等等。

    回到家,小安委屈地躲在自己屋子里哭,跟老妈也冷战了好几天。家里人开始劝小安,让她跟妈妈服个软,认个错。可是小安不明白,为什么不拎袋子就表明自己错了,为什么妈妈不能理解自己。小安最后让了一步,主动给妈妈发微信解释不拎袋子不是不帮忙,只是当时太热,袋子也不沉,就没当回事儿。但是妈妈的回复让小安更加绝望,妈妈说她在指责自己,不想再跟小安说什么了。

    小安知道妈妈在更年期,可能情绪化,有点不讲道理。但是自己没错就是不能认错。她企图让妈妈理解自己,可是任何解释在妈妈那里都是那么无力,不认错就只能让母女的问题一直延续下去。到底该怎么办呢?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家人、伴侣或者朋友因为某些不属于我们的过错而指责我们。无论我们怎么辩解,对方都不能理解。我们会因为对方的不理解而产生更多的委屈和愤怒。结果一个小小的问题演变成两个人的战争,我们与对方互相伤害,两败俱伤。于是,我们和对方渐行渐远,变得沉默。

    然后,疏远后,心情仍然很难平复。难过、委屈不断袭来。想要和对方和好,但内心很冲突:认错吧,心里不平衡,为什么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Ta要这么指责我;不认错吧,和对方的关系就难以缓和,虽然一句道歉很简单,但心里却无比纠结和痛苦。

    为什么我们特别不想认错?

    在双方互相指责的时候,认错确实很难。

    表面的原因是因为认错容易让人感到不自信,认错好像就表明了自己比别人差,像是自己输了。而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要保持美好自我形象的需求,所以认错就是自毁形象。尤其是在集体或者有竞争关系的环境中,不认错才能保全个人形象,保持自信。所以出于本能自我保护意识,就是不认错。

    而在自我保护的表象背后,过度指责可能会触动我们内心自我否定和怀疑的情结。指责从表面上来看,是在讨论事情到底谁对谁错的问题;而从人际关系的意义来看,指责背后所代表的含义是,你觉得我不够好。比如从文初的故事来看,小安表面上是在说“不主动帮父母忙不是不孝顺,自己没错”;但事实上她想表达的是“我已经做了我应该做的,你不该怪我,你不该觉得我不好”。

    其实,我们真正在意的不是是否错了,而是对方不该责怪我们。我做了很多事情,可是你却把这些当作我“应该”做的,还觉得我不够好。

    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为了尊严,让自己处在道德的高位,所以不认错给他们带来的感受是爽的,觉得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一旦认错,即使事情过了几天,也仍旧会觉得扎心,纠结自己是否该认错。这种过度反刍的状态触发了我们一直隐隐存在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陷入一种无比抑郁绝望的情绪。

    那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指责会触动我们内心的情结,让我们的认错无比艰难呢?

    过度指责触发自我否定的原因

    当别人的指责触动我们内心的情结时,最明显的一个反应就是我们会想尽办法极力为自己辩解,跟对方诉说我们内心的委屈:我真的不是你说的那样,你真的错怪我了。然而,这种极力辩解换来的却是对方再一次的指责,进而陷入一种自己坚持不认错,对方坚持要指责,自己反复寻求对方理解的恶性循环。

    而这个恶性循环就是潜藏在我们行为背后,影响着我们人际关系质量的心智模式:寻求认可。

    寻求认可的心智模式是指总怀疑自己是否受人欢迎,总希望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肯定,确认自己的价值。即使得到一些认可,有这种模式的人也并不完全相信,还会继续向他人寻求认可,进行再次确认。如果获得否认,整个过程又要重蹈覆辙再来一次,无穷无尽。

    这种对“认可”的过分关注,会驱使我们有意或者无意地做那些能够满足他人期待的事情,获得更多的认可。然而达到要求之后,往往也未必能够得到肯定的反馈,毕竟外界的评价是不可控的,所以寻求认可模式非常危险。

    它让我们变得玻璃心,让我们在面对人际问题的时候及其脆弱。拥有寻求认可心智模式的人总是关心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对拒绝和不尊重非常敏感,因此常会因为别人并非贬低,只是对事不对人的言语误解为自己被排斥和否定。在感到被贬低,下意识寻求认可而不得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开始回避与他们的交往和互动,严重降低了社交圈的质量,学弱了重要的社会支持的来源,为以后的冲突埋下更大的隐患。

    心理武器

    当你受到他人的过度指责,在你适度解释后仍不管用时,可以使用安慰记小店今日推荐的一套实用的心理武器,一共三个步骤——

    1 冷冻冲突

    从行为到态度的改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可以先从行为开始转变,足够的行为重复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对于经常抱怨他人有问题的小伙伴,下次冲突出现的时候,暂时冷冻自己习惯性的反应,也就是当别人指责自己时,不要着急回应。因为在这个时候,你会对别人的错怪感到焦虑或委屈,急于解释自己的行为或意图,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反而进一步加重负面情绪。

    由于对方和自己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解释行为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在狡辩,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吵。那么在这个时候,可以暂时从对方表达的意思中,找到比较客观的方面重复一下。一方面,这也算做了回应,以免对方进一步责备。另一方面,你也没有分辨对错,自然就不会跟自己的想法冲突。比如小安可以说:“哎哟,没帮你拿袋子,老妈生气啦?”等方式的表达,待双方的情绪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进行下面的第二个步骤。

    2 挑战寻求认可模式

    利用第一步中冷冻冲突带来的缓冲时间向自己发问——

    我又在寻求不合理的认可了么?
    我又认为自己是不够好的么?
    我又害怕被人的负面评价了?
    我做这样的事情是自己自愿的么?还是被迫的无可奈何?(比如小安在大热天等待妈妈逛超市,其实自己并不想等)
    我其实是在担心Ta不在乎我么?
    … …

    顽固的模式需要被挑战,在我们一次又一次坚定的辩论中,它会被慢慢瓦解和削弱,给我们建立新的模式腾出空间。

    3 转移冲突对象,建立新的心智模式

    通过发问我们会发现,曾经的情绪都是由于对自我的攻击引起的,当寻求认可的模式慢慢消失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冲突的转移,建立新的心智模式。

    比如在小安的事件中,之前的冲突对象是自我攻击,而现在可以转移到妈妈和自己的认知差异上,也就是从“吵架是因为妈妈认为自己不够好”变成“吵架是因为两个人对孝顺的认知有差异”。当我们能够在同样的争吵要开始时,意识到这层变化,就不会认为认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自己能够相对抽离地做一些让事情得以缓和的行为,比如撒个娇让老妈高兴就好。但这个变化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所以一定要给自己信心以及耐心。

    如果 每次和人产生冲突你都觉得对方在否定自己
    如果 你的所有解释最后总是被曲解成狡辩
    如果 在你被迫地认错之后更加纠结和痛苦

    一定记得尝试今天的心理武器
    如果使用后对你有哪怕一点点的帮助
    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哦

    【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欢迎关注我们:安慰记心理小店】

    你知道么,我不在属于我自己的地方
    而是独自一人站在十字路口
    我拼命地努力了
    努力告诉你我心里的全部
    那些你原本就该知道的
    ——《Listen》by Beyonc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一句“我错了”到底有多难?|寻求认可的心智模式控制着我们每一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bu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