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分别工作在两地,记忆中爸爸休假回家总会把我抱上膝头给我唱歌,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革命歌曲之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上小学,每次放学上学路上就会听到大喇叭中播放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直到现在只要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时光就像又倒流到那个纯净、生机勃勃、简单幸福的年代。后来在小学阶段短暂学习过一阵小提琴,刚接触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随着父母工作调动、我转学而结束。
90年代初期在天津上学,那是一个华语乐坛鼎盛的年代,内地的通俗风、粗犷风、甜歌风、摇滚都自成一派热热闹闹,港台音乐在内地已经风靡大街小巷,而小清新的校园民谣也开始风行。那时台湾的音乐人我喜欢罗大佑和梁弘志,内地喜欢老狼、郁冬、叶蓓这样的校园民谣歌手。那时每天晚上寝室楼道的广播里会放校广播站选播的音乐,配上抒情的旁白:“某某同学为你点歌…”然后就会有旋律响起搅动整个夜晚寝室楼的空气,女生们就在这旋律中洗漱、谈笑…《千千阙歌》、…《多情》、《偏偏喜欢你》,或者卡朋特…那些青春的记忆时隔多年依然让人心泛涟漪。
那时听歌只能在录音机里放磁带,我记得有次跟同学死党用单放机听李宗盛的《鬼迷心窍》,一遍一遍播放就为了记下歌词,还记得快毕业那年同学大部分都找了单位实习,我留校帮老师完成一些实验,五一假期校园空荡荡的,从图书馆出来,看见死党同学站在风中傻笑,她说怕我孤单来学校陪我过节,带着西瓜和阿姨做的鸡翅。三天假期我俩留下了很多傻乎乎的合影,咧着嘴笑得没心没肺,在校泳泳馆听到巫启贤的《你是我的唯一》,那个黄昏,那首歌,那个亲爱的她定格在心里。以至于毕业后各奔东西,我们写信总会写到那句:“很想给你写封信,告诉你这里的天气…”
毕业后第一个十年,我的小崽儿已经几岁了,成为妇女的我依然喜欢音乐,依然有梦。带小崽儿听得音乐也是五花八门:不开心时听何真真《三颗猫饼干》专辑,我们母子最喜欢《永不停歇的愿望》、麦兜儿的故事、天籁童声卡农。小崽儿童年的音乐记忆:起床时的音乐是《芳菲芳菲》,后来成了他学吉他最先学的一首。放学回家会听麦兜儿故事《悠悠的风》
“风悠悠的风
悠然在这一刻晚空
遥遥晚舟寂寂晚钟默默灯火已渐上
豆腐青菜咸鱼瘦肉预备筷子预备煲汤
阵阵米香预备你喜欢的拿手菜”
听着这首歌看着餐桌上的饭菜,小崽儿就会把书包一甩大声叫着“我要把牙齿磨的尖尖的”冲向饭菜变成小饿狼。
关于音乐的记忆,当然少不了某个冬天的夜晚,那会儿小崽儿上初二吧,那天跟小崽儿从父母家蹭饭后回自己家,北方的冬天夜晚来的很早,走在因寒冷而寂静少人的路上,小崽儿唱起《夜空中最亮的星》,眼睛闪闪发光,我的小少年心里有星星一样发亮的梦想……犹记满天星辉和你盛满梦想的眼眸。
不觉流水年长,毕业快三十年,小崽儿也即将大学毕业,中老年妇可能已经无梦,所幸依然喜欢音乐,喜欢民谣,和小崽儿谈音乐依然没违和感全程无代沟,音乐是可以跨越时空和年代的,聊起音乐会滔滔不绝,从罗大佑、魔岩三杰、许巍、五条人、王梵瑞、李志…到现在的刺猬、盘尼西林等后生代民谣,兴起时小崽儿弹吉他我跟着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37345/f525c887afd2b4d1.jpeg)
小崽儿今天返校,前天我们去k歌,从新裤子《你忘了你有多美》开始,跟着小崽儿一起嗨,忘记年龄、忘记一步之遥的苟且、可以拥有片刻的诗和远方。看我的男孩眼睛里从不曾消失的星光,想到前些日子因心疼他劝他不要太辛苦,现在就已经很好,完全可以有比较安逸的生活,不必再那么拼那么辛苦,小崽儿说:那是妈妈你喜欢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在音乐和变幻的灯光中看见我的男孩眼里的星辰大海,他心里有他的乌托邦,虽然很心疼,但唯有祝福和祈愿:以后的岁月海阔天空,健康平安!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的历程,
才能真正成为男人
答案在风中飘荡
小崽儿今天回南京,我带着小狗汤圆送站,寒来暑往,归来带着小狗接站时的欢天喜地和离别的依依不舍~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你,我的男孩唯愿你健康平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37345/5f313bf0430ad657.jpg)
后记:有首歌本想给小崽儿和声,却因老妇女气息不稳凑合成了同声部合唱,承蒙小崽儿不嫌弃.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37345/40fde770dd5ac9a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