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的音像视频整理:
一、东周末年,天下大乱,周王室被架空,上百个诸侯小国彼此征战,血流成河。面对这样巨大的痛苦,我们的民族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作为整个民族解体了,还有一种是出现伟大的论道的先哲们。我们的民族是幸运的,在先秦时出现了一批论道的哲人,他们纷纷创立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到了汉武帝时期,出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政治家汉武帝,一个是思想家董仲舒。他们联起手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定儒家为一尊。于是,中国的道统成立了。道统就是文化精神传统,中国是以儒家为根本。自此,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即两汉经学。
三、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又乱了,礼教得不到遵守,再次礼崩乐坏。这时候,中国知识分子几乎没路可走了。后来,发现还剩一条路——道家。六家当中,道家被捡了起来,进入魏晋玄学阶段(玄学属于道家学说)。这一时期,只有少数文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得到了“大自在”,最典型的就是竹林七贤。中国的文化精神,在那时成为了少数人的一种实践,成就了一种风流潇洒的人生态度;但不能阻止中国文化生命的衰落,多数中国人仍然缺少精神家园。
四、在中国文化生命濒临死亡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一次拯救的机会——佛学在两汉之际进入中国。在翻译佛经的时候,中国思想界遇到了一个问题,大量的佛经的词语无法被翻译成汉语。这表明,中国思想中缺这一块。经过中国知识分子几代人的努力,完成了对佛经的翻译、理解、消化、吸收。到了唐朝,我们终于做成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基本上实现了让佛经说汉语。这表明,佛学思想进入中国,成为了中国思想的一部分。中国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已经有了解决的希望。受佛陀思想的启发,我们有了禅宗。禅宗的法门是修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见,禅宗就是佛教中的心学。
五、得到佛学启发的中国人,要完成一件大事——返本开新,从儒学的道统中开出新道统来。这就是宋明新儒学的主题。仍然是儒家,但是新儒家,新在“要树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独立人格”。王阳明说,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贬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宋明新儒学,是儒道佛三家的合流,以儒为根本。
六、王阳明心学之所以不能大行于天下,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是满清入主中原。清朝政治的一个重大特征,是以军事统治代替文人政治,以军机衙门代替宰相制度。此举中断了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关怀的实践路径。虽然宰相也只有少数人能做,但毕竟是路径,当时这条路被阻断了。清朝灭亡时的局面,跟历史上雷同,都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巧取豪夺。先是袁世凯掌权,后是北洋军阀轮流上台,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局面相当混乱。后面的历史,大家都清楚了。
七、现在,我们有了最先进的制度,但一些不好的历史现象仍在重演。为什么?核心的原因,在于独立的人格还需要树立,道德自觉的主体还需要建构。这种人格和主体,就是我们的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面对个人主义社会到来的时代,我们自己是不是有安心立命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物欲的个人?这是当今摆在我们每个中国人面前最根本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