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天涯
【历史】考古·陶器形制速览

【历史】考古·陶器形制速览

作者: 珸暝凌云少公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01:45 被阅读0次

    陶器的形制

    按造型分:有圜底器、平底器、尖底器、 圈足器、三足或多足器等。

    按用途分:有炊煮器、盛储器、汲水器、 饮食器及其它用途待考的器类(礼器、 酒器)。

    按器物名称分:有釜、甑、鼎、鬲、斝、 鬹、甗、瓮、罐、盉、瓶、壶、杯、豆、 盆、钵、碗等。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最早发现的是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陶质区分,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从工艺上区分,有手制、模制、慢轮、快轮;从纹饰上区分,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附加堆纹、镂孔;从陶窑结构区分,有横穴窑与竖穴窑。正是这些风格迥异,不同的类别,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陶器文化。(引自“中华陶瓷网”.2008-08-27)

    01[fǔ]

    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成都十二桥 釜

    02[zèng]

    古代陶制炊器。圆形,底有方孔或圆孔,有的在器壁近底处也有孔,置于鼎、釜等上面蒸食物用。 东下冯H402:2 甑

    03[dǐng]

    陶鼎,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炊器,用于煮食物,一般为夹砂陶。器形大多为圆形,深腹,圜底或平底,有圆柱形或扁片形三足。有的有双耳,带盖。 东下冯H1:11 陶鼎

    04[lì]

    陶鬲,中国古代陶制炊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中国商周时期继续流行。其形状多为侈口、圆腹、三个袋状足,有的颈部有双耳。 东下冯H61:2 陶鬲

    05[jiǎ]

    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三足,一鋬(耳),圆口呈喇叭形。 朱W2003:1陶斝

    06[guī]

    古代陶制炊器。口部有扁勺状流,颈、腹间有鋬,腹扁圆;无足,或有实足及袋形空足。 瓦店IT5H28:22 陶鬹

    07[yǎn]

    陶甗为古代陶制炊器,相当于蒸锅。上部是无底甑,放食物,下部是鬲,放水,中部置箅,篦上有用来通蒸汽的洞孔,可以蒸食物。 朱开沟W2005:1 陶甗

    08[wèng]

    古代陶制储藏器或水器,原始社会时也有用作葬具的。器形较高大,口和底较小。 东下冯H42:3 陶瓮

    09[guàn]

    陶瓷制造的一种盛液体或食品的陶制容器。

    10[hé]

    器顶有一半圆形口,一侧有一管状短流。器身微束,一侧有一宽鋬。有三个中空的袋状足与器身相通,这既可以增加容量,又方便生火加温,是一种温酒器。 朱T236⑤:2 盉

    11[píng]

    陶瓶的作用是是汲水。陶瓶,小口尖底,有可供系绳的耳。可将陶瓶抛于水中,待瓶子灌满了水并浮起后,就可以收起绳索,提上或背上瓶子回家去。陶瓶虽非饮器,却也与水有关。 仰韶文化 陶瓶

    12[hú]

    陶壶,多为圈足、鼓腹、高领。

    13[bēi]

    功能是盛液体,是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多为圆筒状或喇叭状。

    14[dòu]

    陶豆为古代陶制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用于盛食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盛于商周,距今有6000多年。

    15[pén]

    陶盆是用陶土(黏土)制作的盆状器皿,一般分为两类:容器用盆和盆栽用盆。

    16[bō]

    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

    17[wǎn]

    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方形。

    18[pán]

    浅而敞口的盛物器。

    【附注】

    仰韶文化(仰韶时代)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龙山文化(龙山时代):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陶亥镇朱开沟村三社沟掌处,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000米,文化层厚1.5-3.5米,分7个地区,其中6个地区为中原龙山至早商时期的遗存,分为龙山晚期、夏代(早、中、晚)时期、早商时期共5段3个时期。

    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两岸的台地上,是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东下冯文化是承继龙山时代三里桥文化,并吸收陶寺文化和晋中龙山文化的少量因素而成长起来的。

    (引自《百度百科》各词条)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珸暝凌云少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考古·陶器形制速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di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