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早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
“人”
在古希腊神话中,司芬克斯是一个长着师生冷点的怪兽。他借助雅典娜的智慧为难古希腊忒拜城的居民,它坐在忒拜城山崖上,让过来者拆他的谜语,猜不中,就要被它吃掉。当然无法认识自己的本质时,就会被吃掉——被“怪兽吃掉”,被“现实”吃掉,被“命运”吃掉。
逛知乎也差不多有三年了,看过挺多东西,收藏了好多干货,但是到现在生活依旧没有长进,依旧很迷茫,因为你一直在听别人的故事,看别人的东西,那些东西可能并不适合你自己。
大多数时间我们在干嘛,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的吸收知识,不管好坏,那些东西慢慢的成就了现在的我们,并不是说这些东西不重要,这些东西在前期很重要,正是前期不断的积累,才能有足够的材料孵化出新的认知,否则你后面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但是光靠外部的积累远远不够,他只是外部的一个工具,如果要获得真正的成长,你必须找到心中的源动力,那么如何去找呢?
一个方法: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在两千年前说下这句话说:认识你自己。好多人都知道,但是好少人会真正去认识自己,和自己对话。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被“器”所困,而忽略了“道”。
人的理解层次可以分为六重,上三层是“道”,下三层为“器”。
今天就通过一个例子来说说下三层“器”:
1、环境层面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的小明,有三个烦恼。
朋友少: 因为没加入什么部门社团,朋友不认识几个
单身:上了大学,身边的同学慢慢找到了女朋友,但是自己形单影只
觉得自己很丧:大学课余时间多,室友喜欢在寝室打王者荣耀,然后自己也入了坑,但是总觉得这不该是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好像又无事可做,想戒掉游戏,但是没有自制力,卸载了好几次又下了来。
此时的小明被困在了环境层面,这一层的人有个共性: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容易被环境影响。
处在顺境,他们会健康成长,感谢生活;但是处在一个消极堕落的环境下,那就麻烦了,此时他们会不停抱怨,不断的传递出负能量,并且躺尸在原地。
2、行为层面
小明的烦恼被班主任偶然发现了,所以班主任把小明叫出来谈话。经过两个小时的交谈之后,班主任发现小明此时的迷茫。
所以班主任决定帮助小明,他帮小明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将小明每一天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要小明去认真执行。
小明按照班主任的要求,每天背单词打卡,看书,跑两圈大后山,每天帮班主任做一些文稿工作, 并在周六周末去做兼职,不让自己闲下来。
此时的小明已经上升到了行为层面,这一层的人的共性是: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生活,无论做什么都好,必须做一些改变。
起身上路,在单行道疯狂奔跑,虽然不知道前路通向何方,但是他也不太在乎通向何方,因为此时他所享受的是奔跑本身。
3、能力层面
小明认真按着计划过了两个月“充实”的生活,却发现自己并不开心。虽然每天跑步,但是小明其实不太喜欢跑步,更喜欢打篮球;班主任教的每天背单词的方法,并不适合自己;自己并不喜欢写稿,相比做文稿工作自己其实更喜欢和人交流……思考良久,小明决定和班主任聊聊天,终止计划,并开始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当小明上升到了能力层面,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
此时他经过了一个个十字路口,开始了自己的选择,走上了自己选择的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个层面。
能力层面的人,也常常为能力所困,孔子说:君子不器。不能囿于一技之长,就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可是对于我们身处在这个生活中的人来说,要如何挣脱出这个圈遇到更好的自己呢??
好句分享:
《教父》里有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情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不看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