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个关于北大学生拉黑父母的新闻充斥着我的各种首页和头条。去看了看评论,不出所料地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或多或少的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收到了来自父母的“打击”。
在中国,有很多父母都有这么一个思想:“我这么说都是为了你好,你不按照我这么做你这辈子就完了”。说来也奇怪,这样的思想也确实被大部分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且兢兢业业地践行着。
但就因为很多孩子把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作为人生的信条,然后慢慢丧失了对自己的认同感。
学习不好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很烂,身材不好的孩子会觉得羞耻,内向的孩子总是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在学校被霸凌的孩子会产生自我怀疑,没有才华平淡无奇的孩子会觉得人生无趣……
这里面包括我自己在内,我小的时候曾经被胡同里比我高一头的胖小子恶狠狠地推到垃圾堆里。当我哭唧唧顶着一身脏回家的时候,我迎来的却是我妈的白眼和嘲讽:“你别打不过人家回来跟我哭!我嫌丢人!”
我初中不小心惹到了学校的queen bee,她天天放学带一帮男朋友们在教室门口堵我。我那时候敏感又脆弱,见到学校大门就想转身跑,曾经不止一次地暗示我妈能不能转学或者休学,他们却从来没放在心上,只是训我说不读书以后能干什么怎么养活我自己。
高中毕业时,我想趁着假期学个乐器,研究了一个月挑好了一款物美价廉的吉他,跟我爸张口商量没两句话,我爸的冷水就泼了过来:“你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三分钟热度,你能学得好吗?”,“趁这个时间你去打份工吧,锻炼锻炼你社交能力,你看看你在外人面前那幅蠢样子。”
因为这些事情,我就形成了这样的的观念:输了可耻,和别人发生冲突了就是我的不对,我内向我有罪……并且很长时间都深深地陷入自我否定和自卑中。
很多人都跟我说,他们一直在忙努力地满足着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渴望得到他们的改观和认同,为什么努力了很久到最后还是得不到。
我以前也会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现在能够独立完成社团的活动策划举办,能够迅速地和陌生人谈笑风生,也敢于在外人面前展示自我,可我还是会被在任何场合被父母贬低和否定。我也曾绞尽脑汁地想要得到他们的认同。
但是后来我就明白了。朋友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按照我们父母或者是其他人的价值观来塑造自己呢?我们不妨去看看更遥远的天空,我们就会知道学习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在学校被欺凌并不是你的错,胖可以很美丽,二次元宅有自己的小世界,LGBT是普通人,休学不意味着没前途……我们所寻求的认同感不应是因为你的好成绩,苗条的身材,较好的面容,富有的家产等传统价值观上的优异而来的,应该是你“生而为人”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给这个世界添了一笔你自己的色彩所怀有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宣扬“不疯魔,不成活”的强人法则,仿佛只有那样我们才正确地活过了一生。但从来没有人关注过我们只是单单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个体而应有的自我认同感。那就是无论怎样,我都爱我自己,也会有人爱我接纳我的认同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