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

作者: haijian100 | 来源:发表于2020-11-17 22:10 被阅读0次

豆浆

作者:丁子

说起豆浆,大家都熟悉,这毕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食品。

蒙自人的习惯,用豆浆搭配了油条或者糯米饭,是一餐不错的早点。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做豆浆也进步了。各种各样的电磨,料理机,豆浆机层出不穷,卖豆浆的人也越来越多,方便是方便了,却失去了豆浆的醇香!

早年,也曾有一对夫妻,以卖豆浆为生,解放后公私合营,转而为公家卖,那个时候的豆浆,有一股浓浓的醇香!

但是,近几十年来,把豆浆当成宵夜来卖的,笔者所写的这一个绝对是蒙自独一无二的。

那是在上世纪八七年还是八八年,在蒙自新牌坊团转,红河影剧院门口的街道中间,人们自发形成了一条宵夜街,以烧烤为主,还连带了卖蒙自的特色小锅米线。

偏偏有这么母女俩,每天晚上七点多,用杯口粗的一条杠棒,抬了个用汽油桶改造的大炉子,架上一口直径约一米的大铁锅,煮上一锅豆浆,旁边用个搪瓷盆装了一盆白糖。另外支一个小煤炉,架上案板,擀面炸油条。还在案板的边角,用一个土巴碗摞了一碗鸡蛋,以作为招揽。

那时红河影剧院每天晚上放三场电影,分别是5:30一场,7:30一场,9:30一场。

这个地方是蒙自西城的一个繁华地段。看完电影出来的人们,和街上路过的,散步的人们,总能在烧烤的烟火味中,闻到那一股悠悠荡荡的,自觉不自觉地窜入鼻子的豆香和油香味道,勾引着肚子里的馋虫。

打理豆浆摊母女俩,各自做了分工,母亲负责收钱舀豆浆,还不时为点了鸡蛋的顾客在豆浆里打入鸡蛋煮。而年轻的女儿,手脚麻利地擀面切面炸油条。

这个年轻的女儿,头发不知道是自然卷还是烫卷的,有点稀疏,头发还分为两色,发梢那一半为枯黄色,发根那一半为黑色。脸盘圆圆稍胖,常常半眯着眼睛,身材丰满,胸脯大大的高耸着。

因为这枯黄色的头发,她被人叫做“黄毛”。我们和她年龄相仿的人们,也因了她那惹火的大胸,私下把她叫做“豆浆西施”,当然只是私下的,知道的人并不多。

或许是她家的豆浆口味醇厚,香而不腥的原因,那时因为改革开放的缘故,有钱的人多了起来,再加上那些来看电影的小情侣也多,而豆浆又实惠暖身,所以黄毛家的豆浆生意不错,那一大锅豆浆,往往在晚上11:30左右就卖完了。

如此卖了几年,到了九一年,黄毛嫁人了,那个豆浆摊,就悄悄地消失了……

但是,喝过那种晚豆浆的人们,却记住了那锅豆浆醇厚和清香的滋味!

二十余年后,我与黄毛相遇,说起现在的豆浆,实在是与当年无法相比。她说,做这个豆浆,关键在“揉”!方法是把黄豆泡涨发后,上石磨磨细,然后要用纱布包了,细细致致地揉!要揉到浆汁浓稠,泛出油星,连手上也仿佛涂了一层油一样,才能滤去豆渣来煮。边煮边搅,撇去沫子,一直煮到豆浆滚透熟透,这样做出来的豆浆,才能醇香不腥!

我劝她重新出山卖豆浆,可是她念及做豆浆的辛苦,已无意再重操旧业了…………

这种按传统方法制作的豆浆,已经渐行渐远了!

相关文章

  • 豆浆

    前天早上八点起床,进厨房给儿子准备早餐,发现老公已经准备好了。灶台上还多了一杯,哦不,是大半碗(家里最大号用来...

  • 豆浆

    弟弟 妈妈说我晚上磨牙 你听到了吗 听到了 我好想在你睡觉之前 塞一把黄豆在你的嘴里 为什么啊 这样的话 第二天早...

  • 豆浆

    一大早,房间弥漫豆浆的香味,还有枸杞的。 睡太晚,他起床吵醒她,她说“豆浆”,他回答“太晚了”,她咽下后面的话“你...

  • 豆浆

    记录6月1号,第一次打豆浆(黄豆+黑豆),有一点点涩味儿,还好 第一步 泡豆子。夏季4-8 小时,冬季8-12小时...

  • 豆浆

    粉身碎骨成泡沫 香浓入胃美肤色 春风夏雨在杯里 一口喝尽添神烁。

  • 豆浆

    昨夜,泡了豆子,黄豆一把,黑豆一把。 黄豆是买来的,颗粒饱满且干净。黑豆,是亲友种的,颗粒不均,石...

  • 豆浆

    豆浆

  • 豆浆

    豆浆 作者:丁子 说起豆浆,大家都熟悉,这毕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食品。 蒙自人的习惯,用豆浆搭配了油条或者糯米饭,是...

  • 《豆浆》

    首先在在骄阳下暴晒 有了坚硬的外壳 然后在清水里浸泡 有了强大的内心 最后经过豆浆机的搅拌 脱胎换骨 才有了一种 ...

  • 豆浆

    今天下午放学,妈妈接着我和姐姐回家,在路上妈妈问我们吃什么,姐姐说有点肚子疼,妈妈说“多喝热水,你是不是吃了凉东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豆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gf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