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开始,毕业生们候鸟一般三三两两的回归。这俩孩子怕家人担心安全,一路走着来给老师拜年了。
当这些孩子迎面扑来的时候,我总是没有心理准备,感觉亏欠于孩子们的赤诚热烈。我发现,几乎所有返校的孩子都会在第一时间跑向自己曾经的教室。在那里,他们待的时间最长。一间教室,承载了孩子们童年里太多的故事。教室到底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具备什么功能,具有什么样的成长力量,需要教育者深入研究。
刚刚离开一学期,她们惊讶于学校里里外外的变化,她们留恋自己小学美好的时光,尤其是提前跳级升入初中的兴楠,她一直说自己晚一年毕业就好了。
这是每个毕业生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袒露的心声。
作为他们曾经的老师和校长,起初我和其他老师一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效持肯定态度。这些孩子出了校门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
孩子,写在你们的2017节假日是孩子们返校的高峰期。孩子们依恋母校思念老师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里基本是在满足一个孩子对于童年的奢望,对于生命内在的渴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些社会奇缺的教育滋养下的孩子,只能适应更好的学校教育。他们会挑剔老师和班级。
孩子问题一:与初中管理者交流,他说我们的孩子素质明显好于普通学校,但是个性比较张扬,思维活跃,一般的老师难以驾驭。
孩子问题二:孩子的学习非常好,就是对自己的各科教师不满意,总是与老师对立。与孩子谈心,孩子坦言自己更喜欢小学的老师和班级管理思路。
……
最初,当毕业的孩子们出现这种状况,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是不是对于孩子们太好了,是所谓的“保姆式”的自由的小学式管理使他们不能适应初中紧张封闭的军事化管理模式。我们尽量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自主管理机会,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最后一年里尽量与初中接轨。
但是,这些努力并不能改变孩子们内心对于童年幸福的自我设定。他们就像精神仍未断乳的婴孩,依赖依然如故。有了心事依然会在第一时间讲给自己的老师听,有了问题依然会在小学老师这里寻求解决的办法,有了新的进展变化会分享给自己小学的老师们。
孩子,写在你们的2017我在年复一年的竭尽全力做小初衔接,但是收效甚微。最初几年,每年总有毕业生升入好的初中不上复读一年再回初中的案例。对于这些孩子感情上非常复杂。虽然也有各自家庭的原因。但是,从心理上,希望每个毕业生都能够更好的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充足的潜力面对未来。这应该是小学对于自我价值的限定。
每次与孩子们交谈时,我更多的是去和他们探讨生命、环境和个人的志向。尽量去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为孩子们内心里铺垫一些在学校、家庭里他们没有机会去涉及的话题。孩子们都非常紧张忙碌,比我们更加辛苦。除了自己的孩子,对于这些毕业生,我总感觉爱莫能助,没有人能代替他们成长,没有人能代替他们经历和体验,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能够承受多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这种无力感常常让我失眠。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苦,大年初二他们就不得不埋头在各种各样的作业上,你有什么办法去打破推翻这堵厚厚的障壁呢?
孩子,写在你们的2017校园里的蜡梅迎春绽放。
池塘里的鱼儿欢喜雀跃。
秋千架留着你们的温热。
2017年,祝愿每个毕业生都能遇到好的老师。心想事成。
你们可以在任何时间走进校园,一如既往。
孩子,写在你们的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