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和直是反义词,尺和寻都是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枉尺直寻,就是在小问题上作出妥协,对达到更大的目的是有好处的,后世人们所谓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识时务者为俊杰”、“权变”之类都是这个意思,但在孟子看来,这里面却有一个原则问题,不可以唯利是图,放弃原则。
孟子不愿意主动去求见诸侯,他的学生陈代就劝他说:“老师不肯主动去拜见诸侯,是不是格局小了点呢?如果您主动求见诸侯,一旦得到诸侯的重用,大则可以辅助君王以仁政一统天下,小则可以帮助诸侯称霸一方。史书上就有记载说‘枉尺而直寻’,这看起来是可行的。”
孟子听了,就给陈代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齐景公要去田猎,就派人拿了锦旗作为信物去招虞人前来服务。虞人,是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员,他看到信物不对,便拒绝前往。齐景公大怒,要马上把他杀了。虞人对齐景公说:“君主召唤臣属,有一套既成的规矩,召唤士人用弓,召唤虞人用皮冠,召唤大夫才用锦旗,大王不按规矩出牌,我怎么知道这中间是否发生了变故呢,所以即使您杀了我,我也不会顺从。”
孔子赞赏虞人说,有志之士即使要被抛尸荒野,死无棺椁,也不会忘了初心和坚守;有勇之士,即使要丢了脑袋,为了保家卫国也要战斗到底。孔子为什么如此赞赏虞人呢?就因为齐景公召唤他所用的信物是不对的,所以他拒绝前往。如今,诸侯连召见我的行为都没有,我却要主动前往,这不是连虞人都不如了吗?
您所谓的“枉尺而直寻”,是从利益上考虑的,如果以利为重,那么枉寻而直尺,是不是也是可取的呢?就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可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妥协退让。
接着,孟子又给陈代讲了一个故事。
当年,赵简子的宠臣奚要去打猎,赵简子就派了他认为最好的御者王良给奚驾车,结果两人大了一天的猎,却一无所获。宠臣奚回来向赵简子报告说:“王良是世界上驾车技术最差的人。”
有人就把奚的评价告诉了王良,王良就说:“那就让我再给他驾一次车。”奚死活也不愿意,经王良再三请求,奚才勉强同意了。结果,这一次,他们一个上午就打了十只野禽。
宠臣奚于是回来向赵简子汇报说:“王良是世界上驾车技术最优秀的人。”赵简子就说,那以后就让王良专门为你驾车。
但王良知道后,却不干,他说:“我根据狩猎场的规矩驾车,一整天没有收获;后来我破了规矩,改变驾车路线来迎合猎手,结果一个早上就猎获了十只野禽。《诗经·车攻》里说‘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御者负责按规矩驾车,猎者负责放箭命中目标。我不愿意为小人驾车,请允许我拒绝。”
古代狩猎的目的,不是仅仅是为了获取猎物,更重要的是训练御者的驾车技能,锻炼射手在运动中的射箭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军事训练活动,御者和射手各司其职。宠臣奚明明是自己射箭技术太差,却把责任推给御者。后来王良不停改变驾车路线,以使奚获得最佳的射箭位置,这是迎合他获取猎物的愿望,掩盖了他射箭技术差的事实,这样驾车完全不能体现出他真正的射艺。
孟子说,王良作为御者,羞于迎合曲从射手,即使这样做,获得的猎物可以堆成山,他也不干。你说,我为什么要违背自己的思想去迎合那些当权者呢?
最后,孟子告诫陈代说,你的错误就在于,如果你自己做事没有原则,怎么可以去端正别人的言行呢?
【《孟子》简读之滕文公篇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