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访谈类节目能让人四个小时无尿点,别的我不知,但罗振宇和罗永浩的长谈应该算一个。两个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聪明人,长达四个小时的思维碰撞和真诚分享,的确让人大呼过瘾。当然,如果你愣要说这两个狡猾的网红策划了的一次现象级的互推事件儿,我也不反对。但我更喜欢把它理解为两个创业者的惺惺相惜。
对于罗永浩,之前在锤子M系列发布会的时候已经写过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今天我准备谈谈罗振宇和罗辑思维。
曾经有很多人都对这个胖子卖书的生意到底能做多大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或质疑,今时今日的老罗,应该算是交了一份令自己满意且让人羡慕的期中考卷。仔细梳理了下,罗振宇这几年的商业逻辑倒也并不复杂,也算一帆风顺,水到渠成。
罗胖一开始做主题性知识分享的视频脱口秀,用密集的内容输出,快速吸粉。还做了每日60秒语音,用这种仪式化的坚持死磕自己,感动别人。同步经营粉丝社群,以卖书为主,开始变现。当然中间也出现过一些卖月饼、卖茶叶等让他回想起来深以为耻(其实不至于)动作。毕竟坐拥近千万的粉丝,难免会头脑发热,啥都想干。不过话说回来,罗胖的一句话推销能力简直登峰造极,所以整个团队的变现能力应该一直都不错。
脱不花做CEO以后,罗辑思维团队明显在战略上有了新高度,思路也清晰了很多。定完战略迅速调整,明确定位自己为知识运营商。一边甩脑浆子继续做视频卖书,一边卯足了劲儿开发得到App。时不时还要搞个跨年演讲保持自己的品牌势能,牛逼一吹就是二十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继60秒语音之后的升级版本仪式。没错,这胖子就爱标新立异地造势。
得到App上线以后,罗胖的生意开始真正产生质变。以前罗胖的内容虽然受欢迎,而且吸金能力不错,可是他停不下来啊。纵然坐拥优质粉丝近千万,可归根结底还是在出卖自己的脑力赚钱。每天60秒的语音和动辄就要录十几个小时的视频,还要保障这些内容能够对那群还有点思考能力的粉丝保持吸引力,这个事儿太痛苦了。
本质上讲,整个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罗胖自己这个IP,这个事儿很悬,这种模式很脆弱,这样的罗胖肯定活得很痛苦。因为只要他不想再甩脑浆子了,整个商业模式就会垮掉。更恐怖的是,一个再博学的人他的认知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牛逼终究会吹到想吐。
而得到App便是罗辑思维团队从依靠网红罗胖变现到转型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运营的蜕变。得到的模式从罗辑思维团队自己甩脑浆子做内容转变为让众多KOL(关键意见领袖)帮他制造内容吸引用户,这才有无穷无尽的优质内容和商业价值嘛。
照理说,说服那些高智商的精英帮你赚钱是件挺困难的事儿。可是这事儿放在罗辑思维就不难。罗胖这几年来积累了足够的势能,最大的价值当然不是他卖了多少本书,而是他带动了一种爱智求真、学习进取的时代风潮,积累了一批爱学习或者是被他忽悠得爱学习的粉丝,而这些人就成了入驻得到App的精英大咖们最精准的听众,也成了他们最直接的变现渠道。
得到App一上线,就占据了UGC类平台的食物链最顶端。像知乎、分答这种平台更多是行业小咖在制造内容,而入驻得到的都是行业精英大咖。在任何一个领域,其实都是这20%的精英最具商业价值,也最具变现能力。所以得到里的知识专栏不需要宽泛如知乎,它只需要做得更专业、更细分、更精致就成了。根据目前的数据,得到用户的付费率也的确是目前同类平台最高的。
得到固然仍处于起步阶段,可是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如果它运营得好,如果各领域精英和他们脑袋里的头部知识都汇聚在这里,如果它真的做成了如罗胖所言的互联网时代之翰林院,那是不是一件还挺恐怖的事儿?
如今的罗振宇俨然是个知识分子、文化精英和商业领袖。毫无疑问他是个聪明的商人,可是他仍有一个令人尊敬的价值点:罗辑思维让普通民众能以更低的门槛接触到精英阶层的思维观念、知识信息与认知维度,而且你只要按需付费学习。按照云计算的说法,这个应该叫知识即服务吧,小岚帮他造个新名词,KAAS(Knowledge as a service)。
正如他在长谈中引用的《笑林广记》中的例子:聋子看爆竹,会好奇好好的一个花纸卷,怎么说散就散了。因为缺失了听觉这个维度,一个在正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和逻辑,在聋子的脑袋里,会充斥着满满的好奇和疑惑。这就是认知维度缺失造成的人与人对这个世界理解上的千里之差,而罗振宇的创业正在把这个世界的知识维度用互联网进一步拉平。当然,这种结果和意义跟他的起心动念是赚钱还是世界和平都没有关系。
在四个小时的长谈中,罗永浩的另外一个观点也别具启发:他说更喜欢锤友这个词,因为所谓的锤粉本质上都是跟他拥有同样价值观、处事风格或做事态度的人,他们之所以喜欢罗永浩,其实是在从公众视野下的罗永浩找寻他们自己。
想必这句话对于罗振宇同样适用。在二罗四个小时的长谈中,罗振宇毫不讳言自己是个凤凰男,他的奋斗史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向精英阶层逐步靠拢的历程。相对于罗永浩这种天生骄傲的人,想必罗振宇骨子里应该对精英这个词有着更满怀敬意的憧憬与期待。
罗振宇这些年来的奋斗,其实无非是在不断印证那句古老的俗语——“知识改变命运”。罗振宇的成功,是我们所知道的当代所有商界牛人中,离纯粹知识最近的一个典型案例。当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罗振宇博古通今、口若悬河的思辨时,当在手机上听到他每天60秒犀利而别具新意的观点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憧憬那个未来也能如此博学智慧且从容不迫的自己呢?
更何况,如果没有这种四个小时的长谈让人把话说完,我们这些门外汉又如何能够稍稍体会一个如罗永浩这般奇葩的创业者,在竞争最激烈的智能手机行业中摸爬滚打的酸甜苦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