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青春年少时,对穿衣不怎么讲究,运动休闲类居多。
大概因那时经济不能自立、手头不宽裕,舍不得在穿上过多花钱;也因那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不清楚哪一类的更适合自己;更多的,估计是青春无敌,穿什么都是朝气蓬勃的,都耐看。
工作后,自己挣钱了,每月拿到的钱虽说不多,却是“有钱”的感觉最浓的时候,对衣服的品质要求始终还是有的,哪怕买的少一点,都想穿得好一点。
加上那时没什么负担、压力,又正逢爱美的时候,买衣服鞋子倒是很舍得花钱,月光都在所不惜,买到的也是经久耐穿又好看的。
买房、生孩子后,经济压力一下子大起来,越来越不敢花钱,穿的就慢慢随意起来,也不那么花心思了。
待体型恢复后,收入也增加了一点,又有了添衣置衫的热情,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整个人又渐渐亮起来了,仿佛自信度都更高了。
后来,接连遭遇至亲离去,心情急转直下,坠入低谷,很长时间都没有心思打理自己,对外在的一切都失去兴趣,无意识中灰头土脸、形容枯槁地示人。
不同的同事曾评价过我的两张证件照,都说照片上的我,比几年后他们遇到的我还老多了。
吃惊之余,回头思量,拍那两张照片时,都是压力巨大、心情晦暗的阶段,由内而外透着疲惫、倦怠,甚至生无可恋,怎么可能不显老呢?
一向都知道,服饰是一个人随身带的名片,无声诉说着人的状态,只是有时会无暇顾及。
上次遇到多年前的恩师,吃饭时听其聊到“一个人的穿着,是对别人是否尊重的表现”,联想到非常敬重的ld说起过的“敬畏”,电光石火般地产生共鸣,让我对出门的穿着更加有意识地重视起来,重新审视衣柜,置办了几件正装衬衫之类工作场合必备的衣服。
化于心,才能诉诸行;化于行,才能整肃心,有觉知地把认知和行动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用无声的语言介绍自己,给人留下好印象。
如果说“成功是一场有预谋的精心策划”,这策划里,一定会有服饰语言的功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