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

作者: 诗歌与王位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22:34 被阅读29次
    图片—视觉中国

    忘川||吉匆匆

    我等待着,下一个牧羊人

    从年迈的父亲手中接过桃木杆的鞭子

    抽打殆尽的头羊

    驱赶他,抚慰他

    从头顶路过

    我是白杨树下的新坟

    上个年头的雪,再过几日

    覆盖在情人黑色的睫毛之上

    她勇敢地捍卫着麦秸和陨落的城堡

    把响镝指向遥远的河流——河流从山崖里生长出来

    寄来火焰、信笺和生命(新生者,偏执红色的血液)

    亦或是,衔着泥巴

    把故乡的野蒿草种进我的身体

    然后扬长而去

    我恓徨如未归的候鸟

    永不安静,直到粘稠的风停息

    于是这颗头颅理应忏悔

    和槐树盘虬在一起,用来思考期限

    死亡又一次低微

    所谓黄土般的质疑,便是浸透着西北的凛冽的风的眼睛,去勇敢而又怯懦地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早已是诸神的黄昏,但深山里的信仰从来不曾断绝。

    如果暮冬没有雪,摩托车张扬地奔驰在小路上,会扬起一层厚厚的土,飞起来,吸附在骑行者的背上。下午的太阳骄傲地照射在渭河的两岸——河畔总有光芒到不了的阴寒之地,红色的土崖更加耀眼了。

    姓王的电工绑着两根长长的爬电线杆的工具,自渭河上游而来,像极了老人口中惯于双刀的刀客。村民等待他修好电,这样就不用再点昏暗的煤油灯盏,虽然它可以点燃爷爷用羊胫骨做的水烟杆子,但谁又不爱光明。

    刀客从来独行但绝不仅存,比如另一位名字被地名代替的刀客“小干川”,他不会沿着河流,而是要从山那边翻过来,去拯救陷入疾病的人或者畜——是的,他是兽医,兼着人医。

    这样也好,如果去另一位医生那里,病人或病人的家属就要跨过一条沟了,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虽然已经须发雪白,任可替乡里看病。

    把医生叫做先生,把“艺人”也叫先生。

    “艺人”是我们那的叫法,我无法确定是否是这个字,但老一辈都这么叫。他的官方称谓应该是“阴阳”,师承传自玉清一派。我也没有搞清楚阴阳和道士的区别,只知道祈神或是白事,必请“艺人”诵经,一人着红色法衣,四人着玄色法衣,另有鼓钹唢呐在其侧。

    类似于此,白银应该是道士,刘家峡既有道士又有喇嘛。

    每个社(农村比村更小一级的行政划分)都会有一座庙,老庙在“反四旧”那个年代被拆除,新庙在我出生之前就有不知何时所建。庙里同时供奉着观音菩萨和代王爷龙王爷,佛道不分家,只认准谁能赐福。

    每个社都有各自供奉的神袛,隔壁庄子便是玉皇大帝。除了传说中各自神袛的生日,最大的活动是大年三十晚上或者正月初一早上的“烧香”了,烧香者,祈福也。

    我一直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是因为从小到大,我不止一次地看到一些传说中的事情。如果家里有人生病,比如头疼,问神,有可能是家里已经过世的老人思念儿孙、或者是亡者在地下钱不够用,便向儿孙索要,这时候阴魂盘旋在身上,便生病了。

    我也亲眼见过,现在都记忆尤深,那时我大概还是小学,季节是初春,但柳树仍未发芽。在逝去的老人下葬时候,家里人会烧一些纸人、冥币,或者是写着感恩思念之类话的大条幅(这种我不知怎么称呼),烧到了大条幅,一阵龙卷风平地起,把它卷到天空,久久下不来。要知道,黄土高原的深山,平日哪里有龙卷风。

    我们那儿有个习惯,和主人关系好的牲畜,死后不要埋在庄园附近,因为牲畜眷恋主人,死后魂魄会找来,阴气能伤人。

    还有一些比如鬼打墙、鬼抬轿之类的传说,就姑且听之,一笑而过,不必较真。

    很小的时候,会有干部组织大家挖水利,弄梯田,一大早领头人开始喊人,一起去地里,颇有大锅饭时期的风范(我是94年生的,我写的绝对是94年之后的)。

    那时节大家食料比较单调,但有自制土枪的人可以去打野兔,一度使野兔断绝,后来退耕还林,野兔成了二级保护动物,枪也被收缴,于是现在回家,行至野外,偶尔还能看见。

    听老人说,这一带在70年那会,野狼、黄鼠狼这些生物都还是有的。我记得小学四年级,10岁,学校与家之间有一条深沟,我们一帮还从里面捉到过幼鹰,比猫头鹰大,嘴又不如雕那么尖利,只知道叫“花猫”,学名就不知道是什么了。当然,后来幼鹰也没有养活。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是拥有最后一代纯粹的乡村的童年了。

    春天柳树发芽,折柳枝制柳笛,虽无音律,乐甚;或放风筝纸鸢,都是自制的,竹枝、纸、浆糊、线,再去屋檐或者树上掏鸟窝。夏天大雨把渭河的泥沙冲走,便可以在河里玩水,一不注意碰到蟾蜍,便是一生红痘痘;秋天丰收,食物自是丰硕;冬天有雪,雪仗雪人溜冰。

    这些事现在把它记录下来,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是从路遥先生《平凡的世界》走出来的画面。但也是,距离彼时已经整整11年。跟不上祖国的发展速度,但变化也大,过年回家,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时见到的多,也有一些他们永远不会见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忘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ib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