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段一邦。
很开心又能和群里的小伙伴一起聊天了,那我还是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和叮当同学不一样,我目前供职于一家芬兰的森林工业企业,主要负责公司整个亚太区的培训管理工作,在今年9月份刚获得晋升;同时,我还有另外几个标签是:跟永澄老师学做年目标终身版用户,幸福进化俱乐部成员,圈外商学院核心能力提升项目助教,版权课程《完美呈现PPT制作》认证讲师、《结构性思维》认证讲师、《四元八步脑友好型课程设计》认证课程设计师以及《运筹唯我-业务导向型学习项目设计》内部认证顾问。
今天晚上我的分享大约会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我会和大家讲一讲我和年目标制定之间的故事,然后呢我会针对今天白天群里小伙伴提出的一些问题做一个交流,我这个部分大约在30分钟左右。
今年是我参加“跟永澄老师学做年目标”的第二个年头,去年我一开始也只是新人上手版的学员,上完课之后立刻付费买了方法进阶版,再然后当我得知了有终身版这样的服务之后,大概只花了几秒钟的时间做思考,然后就付费跟老师定终身了,要知道,在那之前,我只是一个会买199知识付费产品的人。
你一定会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海报上给我的一个形容词,“焦虑迷茫”,换个说法就是“想要的自己配不上,甚至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想要啥。” 大学毕业之后,我先后换过三份工作,不仅如此,我还考过公务员,考过银行,考过教师编制,甚至还考过会计...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越乱动,越乱动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即便是我在2015年加入现在的这家公司之后,一度也因为工作的繁琐和枯燥又陷入情绪的怪圈和无止境的内耗,直到去年12月在第一次年目标课上,跟着老师一步一步走完了整个目标制定的全过程之后,整个人充满了力量,似乎不再介意当下的种种阻碍和困难,眼里只有未来的那个我。相信两周前听过老师今年新人版课程的同学,尤其是第一次听的同学们,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吧。
感谢年目标,让我找到了自己那个远处的星标,分享给大家:做培训圈顶尖的学习设计师,通过自己的产品帮助组织实现问题解决和绩效改善,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也希望伙伴们早日找到自己的那个星标。
当我找到了自己的标之后,那些凡是不能帮助我达到我星标的低价值事件,大概率全会被我过滤掉;而那些能够帮助我达到星标的,无论有多困难多挑战,我都相信自己一定会实现。
再分享一个就发生在上一周的故事吧。我的新老板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设计并交付一场引导工作坊,引导整个团队探讨一下团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以及我们要付出怎样的行动。同时,因为我也是团队的一份子,所以她需要我既做引导师,又要作为参与者参加讨论。
这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去引导一个一天版的完整的工作坊,而且同时以两个不同的身份参与其中,难度可想而知,而且给我的时间也非常有限,等我的设计方案通过之后,只给我留下了一个周的时间。当然,老板对我说,你不一定非要做到100分,实在太忙的话,达到我们预期的最低目标就够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最后,我在一周的时间内,隔离了所有的干扰因素,做好了家人的工作,投入了60余小时,每天都是凌晨一两点睡,然后四点多就起来接着干,最终完成了方案的细化、逐字稿、手绘海报等所有物料的筹备,并最终实现了成功交付,不仅实现了事先设计的目标,事实上我为整个团队在未来的沟通打造了一座顺畅之桥,所有团队成员都对这样的体验非常开心;而我自己也收获了一次非常完整的体验和心理表征,对我来说意义重大,那么这就够了,至于我经历了些什么,其实回过头来再看,那些都是财富,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我坚信这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把来上年目标课程的价值局限于学会掌握一些制定目标的原理或技巧,那样的话就真的太可惜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机会找到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并愿意为了自己想要变成的那个样子,去投入,去付出,去经历,去成长,只要你相信。
好了,我自己和年目标的故事就先分享到这儿,接着我会针对群里小伙伴提出的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做一个交流。
有好几个问题是关于目标落地的:
比如我想问问就是期待确实写出来了,但是怎么有效的落到实处。我怕我写的变成了空话!
又比如是不是需要把任务分解得很详细,才更便于落地实施
类似的还有请问在目标分解到具体的任务方面有那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制定任务的误区和执行任务的误区)?怎样克服或避免?
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我们现在参加的这个活动是进行目标制定,通过这个活动,找到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真正相信的那个东西,然后去分解,去推进,去做出成果,去反思优化,去不断迭代。
首先,请明确你的期待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可以利用迪士尼策略去做任务的分解,在推进时可以结合PORT模型和RSQC模型去做好管控。
有人可能会问了,听起来好像很容易的样子,但我在考虑思路做分解时总觉得不够高级,该怎么办?
那其实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个How的问题。永澄老师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思路的重要性文章,那思路又和什么有关呢?思路是和能力相关的,有人能力强一些,提出的思路可能更高级一些,有人能力稍微欠一些,他可能压根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人事网书就是一个在面临类似情况时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我们从人事网书四个方面的资源去想办法。如果真的想做成一件事,先给自己树立一个信念,那就是“我的资源是绝对充足的,只要我想要”,想办法找到那个专家,在实践中反思优化,去互联网上搜索,到书中去找答案。
当然,要想一下子就制定出非常高级的策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经常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想着想着就没有然后了,大家熟悉吧...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破这两个bug呢?我的建议有两个,一是“去做”,二是“模仿”。有的伙伴可能要问了,啥,就这建议,我们都知道啊?没错,的确很简单,而且大部分伙伴都应该知道,但是“知道和做到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当你不去做的时候,那你永远就不知道自己思路的效果怎么样,相反自己的能量也在不停地“想”的过程中消耗殆尽;那什么是“模仿”呢?前面我们提过,用人事网书的方式去探寻更多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可能收获一些类似的解决思路和策略,我们很多伙伴又会开始想“这个东西靠不靠谱?” 靠不靠谱只有试了才知道,是不是?
最后,光做还是不够,一定要做出点什么东西,我们把这个叫成果。咱们的伙伴今年都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梳理自己的成就事件,梳理完了之后大家都有些什么感受?我真棒,有力量,我原来做了这么多事情,和好多伙伴建立了链接等等等等,这些就是成果带给我们的。
回到我们的目标达成,我们每做一件事,其实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最后我的产出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价值?它能跟现有的体系内容做一些更高维度的整合吗?
在What的层面,我还想聊一个关键词,“反馈”。永澄老师的金句库里有这么一句话“任何结果都是反馈”,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永远都会面临着“失败”或者说“无法完成”的结果,那面对这样的结果,你会选择以怎样的反应来应对呢?是自我否定就此沉沦呢,还是调整心态,找到反馈背后的积极改善点,让自己变得更好呢?做事如此,那当其他人给你提出一些反馈建议时,你又会怎么处理呢?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可以树立一种信念,就是“所有的反馈都是馈赠”,他人愿意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你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意味着TA愿意帮助你,TA珍惜和你之间的关系,否则,没有人有义务这么去做,而如果你还是环抱双臂,将他人的反馈拒之门外置之不理,那岂不是一件过于愚蠢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把我刚从分享的这几点串起来,就是另外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黄金思维圈”。这也在老师的文章中反复提及过,大家可以在公众号中自行搜索查看。
还有一个问题是分享三个学习永澄老师课程最有用的具体经验和方法。
这个问题个性化程度还是挺强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如果是我来分享,那我觉得是实践-反思-优化。
实践为什么重要?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做了才可能产生成果,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技能;
反思为什么重要?反思能帮助我们跳出来,站在上帝视角,客观地回顾实践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找出其中做得好的地方和有提升空间的地方,总结规律,萃取经验,形成具有边际成本递减效果的成果;
优化为什么重要?除了死亡和混乱外,没有其他的一劳永逸的东西。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唯有不断地优化和迭代,我们才可能不被时代远远甩在身后,重要的不是一下子做成一个完美的成果,而是先出成果,再不断地优化和迭代,持续改进。
有一个问题问的是如何养成早起学习的习惯。这其实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如果我们稍微转换一下,如果你每天早上5点起来就有钱可以拿,你会起不来吗?很难,对吧?那这里的差别是什么?我们对于钱的价值都是很容易就发现的,对吧?那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早起学习背后的价值,并且自己是相信且认可这样的价值时,那么我想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关于多任务处理的问题,这里面一定会有一个优先级排序的问题,那如何做好优先级排序呢,我自己会运用价值思维去做判断,同时如果手头有其他的资源可以调配,也可以通过授权和激励他人的方式来帮助你把任务完成。这里其实是有两个逻辑,一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做到100%的状态,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不同的,对于价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还有伙伴特意提到了圈外商学院,我简单分享一下。我是在17年12月加入圈外商学院的,当时只有一个“核心能力项目”,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L1+L2。我目前已经完成了整个核心能力项目的学习,并且加入了助教团,在助教团中也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升级;同时我在10月份的时候又报了L3的课,也就是所谓的那个Mini-MBA的项目。因为我同时在永澄老师和圈外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配合服用疗效好”。永澄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底层的逻辑,而圈外的课则给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战场合,不仅可以学习到在工作场合特别有用的术,同时还能把在永澄老师这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那边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它其实是不包括到企业去实习的,应该是圈外和很多企业合作,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给圈外的学员提供面试的机会;同时在L3的课程中,如果最后达标了,会有机会组队一起为企业做咨询案。
在圈外并没有三人同侪小组的形式,只是分大班和小组;而永澄老师非常鼓励我们自由组合形成同侪小组,相互鼓励、支持、监督,一起搞事情。我现在的三人小组我们仨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深圳,我自己在常熟,但也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如果你希望能在当地找到同频的小伙伴,可以利用这次课程的机会到线下去上课,让自己更开放,才有认识更多伙伴的可能。
关于计划和变化的问题,这个其实永澄老师在有一期的永澄说成长的节目中聊过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翻阅之前的活动内容。对于我来说,评价一个任务的标准其实并不是在原计划中的,还是临时新增的,因为随着你自己的成长以及环境的更迭,变化是一定会发生的,你需要运用价值思维的决策原则,来判断要不要做这个事,如果要做,那就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做出成果,迭代优化。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没有任何技能,也不知道想干啥,又想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思考的。首先,可以通过成就事件的梳理和挖掘,找到自己认为还不错的技能以及在各种成就事件背后的情绪和感受,通过这个办法你往往能够找到一些线索;同时你要判断一下是想培养竞争领域的核心能力,还是非竞争领域的核心能力;最后一定要实践,用实践出的结果作为反馈去反思和调整。还有一个小建议,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通过RSQC去做好过程管控。
最后,关于19年的年目标,我有一个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大约会在2月份的时候升级为奶爸,所以我期待自己能够在19年顺利实现奶爸身份的转型,我也非常希望能够跟那些已经成功实现转型的年轻奶爸们多多链接,多多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