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汉舞阴县疆域暨县治变迁❷

汉舞阴县疆域暨县治变迁❷

作者: 乡土中原 | 来源:发表于2023-02-13 08:05 被阅读0次
    二、舞阴县治变迁

    在此之前,我大概与多数乡亲,包括现有网上一些作者、读者均认为:故舞阴县治是唯一的——除今泌阳西北七十里羊册镇古城寨(或古城村)外,没有第二处。直到我认真阅读了《府志》《县志》和另外一些典籍乃至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后,仍然没有注意郦道元《水经注》等古籍的文约意博之处。

    直到后来考查羊册地名时,才从对郦注的反复品味中发现了过去想也没敢想过的一些问题。譬如《水经注》②载:《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流于荥”。经书扶予者,其山之异名乎?荥水上承赭水,又东北于舞阴县北,左会潕水之道稍西,其故城在山之阳,汉光武、建武中封岑彭为侯国,汉以为阳山县,魏武与张绣战于宛,马名绝景(影),为流矢所中,公伤右臂,引还舞阴,即是地也(转录于《县志·山川志》90页)”

    这段话,我揣摩好多遍才理解其中有三层意思:1.《山海经》说潕水出朝歌山,《水经》说出扶予山,大概因同山异名所导致。2.荥水上承赭水,尔后向东北流至舞阴城北偏西处,从左面汇入潕水。3.舞阴城原先不在山北。汉光武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封岑彭为舞阴侯的侯国城治在此山南,也即(当年)曹操宛城战败受伤逃还的地方。

    这才发现,原来故舞阴城竟有三座!一座是郦道元所述这座位于(今方城东部)荥水之北(即后述“孝昌舞阴城”)者;一座是郦注所谓光武帝特为岑彭封侯所建,位于山之南的东汉舞阴城;还有一座是张佳谋在《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以下简称《府志》)中所说“本志汉舞阴故城即唐初之古城县,今所谓古城寨也(第三册:古迹)”,也就是我们习惯认为的今羊册镇西“古城村”者。

    我为此吃惊到目瞪口呆,咋也不敢相信。但我无法否认伟大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又于北魏延昌年间(512-515年)担任过东荆州(治所在今泌阳县城)刺史的郦道元的亲见亲闻。只好沉下心来仔细核查,结果简直令人惊掉下巴——舞阴郡(县)治不止三处,而是五处。是的,从西汉初设立舞阴县到唐朝初年该县经过数次分割的残余部分最终并入比阳,前后八百多年间,舞阴县至少曾经迁移过五个地方。其中有政治原因,有战乱导致,亦有区划调整的因素。说起来,是一部大书。今仅概述如下:

    1.西汉舞阴县治所  在今泌阳县羊册镇古城寨村,这里既是舞阴县兴起之地,也是舞阴县终结之所。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于此建长冈月城作为县治,不外三重考虑:(1)地处县域中心,利于政令畅通;(2)平冈阔野,便利交通;(3)既毗邻宛城,又山水形胜、物产丰饶。所以,在先期政治开明、气候温润,又得益于召信臣大力兴修水利,督建马仁陂灌溉工程“溉田万顷”的情况下,西汉时期的舞阴县基本是富庶稳定的。以至在经历了西汉后期相当长时间天灾人祸、王莽篡汉乱政后,该地仍有名师李生在此开坛讲学,并且培养出东汉开国大将军贾复等著名人物,且连绿林军造反亦需重借重舞阴大户支持才能完全占领南阳郡。此足以说明当时舞阴县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实力和影响力。所以,更始帝登基第二年即封兰乡之战大破新莽军甄阜、梁邱赐部,并在昆阳之战有功的李轶为舞阴王。这是舞阴立县二百多年以来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也是其最亮眼的高光时刻。

    然而,决胜兰乡、昆阳的关键人物并不是李轶,而是舂陵军首领刘縯、刘秀兄弟。李轶只是两兄弟的助手。

    当初,刘縯、刘秀的舂陵军实力弱小到连匹战马也没有,刘秀只能骑牛上阵。投靠刘玄所部绿林军是刘縯刘秀“勉从虎穴暂栖身”的无奈之举。是时,刘玄也没把他们看在眼里。然而,待到兰乡、昆阳大胜,新莽政权因此而岌岌可危,刘縯名声大振时,刘玄的忌惮心便一日比一日沉重了。

    此刻,作为原舂陵军将之一,又是跟刘縯、刘秀同时起义战友的李轶原本是个小人,当此时也,他理该替老战友开脱,善言劝解刘玄消除猜忌。李轶却为了个人政治利益反其道而行之,屡次勾结大司马朱鲔,向刘玄进言陷害刘縯。刘玄顺势杀害刘縯,封李轶为舞阴王。

    刘秀临危不乱。他虽然悲愤至极,却为避免更始帝进一步猜忌,即刻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并且严格约束自己不与刘縯旧部接触。因此令更始帝稍减疑心,未再降罪刘秀,并封他为武信侯。

    更始元年(23年)10月,虽然王莽新朝已经土崩瓦解,国内兵马却未归顺更始,一场新的混战眼看开始。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正中刘秀心怀。到河北不久,刘秀即取南栾、破邯郸、击杀王郎,连战皆捷。进而结盟真定王刘杨,然后发兵占据河北铜马。更始三年(25年)6月与更始帝彻底决裂,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附近)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仍用汉朝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大约这年初,受更始帝命与左大司马朱鲔一起驻屯洛阳的李轶见刘玄大势不再,又想与刘秀接近。恰逢刘秀部将冯异写信劝降李轶,李轶立即回信表达反正之心。冯异将之奏报刘秀。刘秀将计就计,公开了李轶的表降书信。朱鲔得知,一怒将之击杀。

    同在这一年(25年),原先的刘縯部将,后任更始大司马朱鲔校尉的岑彭来降刘秀。刘秀念及旧情,任岑彭为刺奸大将军,督察众营。称帝后又拜他作廷尉,行大将军事。建武二年(26年),再次升任岑彭为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以上见《后汉书·帝纪/列传》等)。

    想读者至此已经明白刘秀封岑彭为舞阴侯,为什么宁肯重起新城于横山之阳,而不设候国治所于西汉故城的苦心了——故城乃是杀兄仇人李轶称王之所,在那里给岑彭封侯开府,刘秀一旦联想起李轶,就如刀扎心头!所以才将那“长冈月城”搁置了。此乃挚情使然,非光武狭隘也。

    2.东汉舞阴治所 即郦注所谓“故城在山之阳,汉光武、建武中封岑彭为侯国”的地方。

    《府志》注者张佳谋在该书“古迹·舞阴县”条说的很明确:舞阴,元魏荆襄二州有四县地形志:荆州南阳郡,“舞阴”注:二汉,晋属。有横山。横山即今石峡东西山......地之东有马仁陂。

    原来,东汉舞阴城在今泌阳县郭集镇北,商南高速公路经过的山峡,俗称“蛇口”的南边,马仁陂(今华山水库)在此城东。换言之,光武舞阴城北临蛇口、南面长冈,东有马仁陂,西邻今社旗县下洼、陌陂镇,东南距西汉舞阴城(古城寨)十多里。

    两相对比,西汉舞阴城既有明显地理优势,亦有突出不足:一是四望平阔,无险可守;二是城近毗河,危机暗藏。古有俗谚:“路直为箭,河直为患。”道路径直,益于提高行速;河道太直,则将酿灾成患——此已为后来史实所证明(参见《马仁陂的“瓜”》)。东汉舞阴城则北有横山峡口当关,而无马仁陂水害之虞,且距郡治宛城更近,又兼故城之优长,绝对是一更加理想的城址。所以,从公元26年至公元500年左右,这座光武舞阴城或因东汉王朝高度重视,数次成为侯王城、公主邑、县(郡)公领地,或因其战略地位重要而在嗣后魏晋南北朝间屡屡成为各方杀伐争夺之地。

    所以说,故舞阴县历史上最辉煌、最受关注的大事、好事多发生于此,屡次战端兵祸也多发生于此。关于封侯封邑的光荣往事,我已在《舞阴杂谈》有述,兹再罗列些发生于此的其他情况:

    一是197年作为曹操宛城之战转败为胜的地方;二是公元405年东晋太尉刘裕通过谈判兵不血刃从后秦姚兴手中收回汉水以北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郡的历史传奇;三是487年北魏、南齐深桥之战、舞阴郡城保卫战;四是497年至498年北魏孝文帝亲率五十万大军血战近两年时间终于在此将舞阴县掠入北魏囊中。从公元27年古城寨迁城至此算起,舞阴(郡)县治设立于此长达471年。

    471年间,还有一些事件在此发生。比如东汉初建武年间,民称“杜母”的南阳太守杜诗教民开垦荒地、改进生产工具、重建马仁陂,“使郡中家家户户丰足富实”的事迹。还有西晋杜预、刘宋王朝沈亮等亦曾修复马仁陂为民兴利。其中多数官吏即使身处乱世仍然不忘造福百姓的行为,无疑是此间舞阴(郡)县硝烟血火背景中的一抹暖色。

    还有伟大的唯物论哲学家范缜(约450-约515)也在这一时期诞生于此。尔后,年未弱冠东下沛国求学于刘瓛(huán ),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及长博通经史,尤精《三礼》。仕齐位尚书殿中郎。南齐武帝永明七年(489),范缜就“因果报应论”与萧子良辩驳,《梁书》和 《南史》本传记载范缜 “退论其理,著《神灭论》”(见《南史·范缜传》)为推动中国哲学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至今仍是家乡人骄傲。

    当然,期间也有大灾难发生,比如《泌阳县志·大事记》(1994年版)记载:“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夏,特大洪水”,西汉舞阴故城(今称古城城寨)遭受严重水毁(见《舞阴杂谈》)。

    3.唐山舞阴治所 498年,北魏占据双头郡治舞阴城。不久,将之改降为舞阴县,重属南阳郡。尔后“析舞阴县南部置石马县”,迁舞阴县于方城西境西唐山一带(年份不详),改隶于荆州襄城郡(《魏书·地形志》)。

    4.孝昌舞阴治所 至孝昌中(525年7月-528年2月)再迁舞阴于今方城东境,重置舞阴郡,郡治即郦道元《水经注》所谓“潕水荥水会于县北”的地方——此权称孝昌舞阴城——经此三迁,这已是第四座舞阴城了。《县志·沿革表》标该舞阴郡辖临舞县。错。按《县志》46页注③云:临舞,即“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公元540年)改西舞县而来者,治今舞阳县西。”孝昌年间,尚无临舞县设置。

    又据《魏书·地形志》载,孝昌中所置舞阴郡领县二:舞阴、安阳。此又与《县志》不符。事实是,孝昌舞阴郡所辖县既非临舞亦非安阳。经多方查核,此时此地并无“安阳”所在。抑或侨县,并无实治乎?还有一种可能,即此安阳县寻设寻废,并无实际存在。魏晋南北朝间滥设州县问题十分突出。“百室之邑可以成州,三户之民可以成郡”。同时,州县即设即撤,乱如牛毛。如此则确切史实只有一种可能:即该舞阴郡并无辖县。

    孝昌舞阴郡(县)的废立更加奇葩:北魏孝明帝孝昌年号使用不足三年,今方城东部行政设置居然反复更改五次:重返今方城东南故地升格为郡的舞阴,不久又降为县,先隶襄州襄城郡(郡治赭阳城,亦在方城东。见《府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又曰:又魏孝昌中,置期城郡,领东西二舞阳县。再改隶宣义郡。撤销宣义郡,改置北南阳郡,辖县亦改为北平、白水(今方城县南)。东魏改置临舞县(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51卷),西魏撤北南阳郡置襄邑郡,郡治方城,北平属之——北平应为孝昌舞阴郡降为县以后的新命名。

    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四朝至北周才结束北朝混乱。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位于杨坚,杨坚改元开皇,称隋文帝。嗣后灭南朝梁、陈,统一全国。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北平县为真昌县,属显州(今泌阳)。真昌县治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大业初属淮安郡(显州改)。唐贞观元年 (627年)县废,贞观八年改置鲁州(《古今地名词典》)。“又古城县属鲁州。”(《府志》)盖北平、真昌、古城县均从孝昌舞阴(郡)县沿革而来,不同者,北平、真昌县治在横山之阴、今方城东南, 古城县治则重回西汉舞阴故城。其时隋朝已亡进入唐朝初年了。

    隋时显州,所辖不详。“唐武德初显州领县五:比阳、慈丘、显冈属焉。”加上前述真昌,其所领五县现知此四。另,“《隋志·淮安郡》显冈注:旧置舞阴郡,盖即孝昌中所署者。《元和志》显冈在比阳县西六十里,县亦侨置,与郡治近。此舞阴当在今泌阳境,不详所在。”“贞观二年废显冈(省入比阳)。九年废显州,移舂陵之唐州来治,废鲁州,以古城县来属,寻省古城入比阳。”后特注曰:“本志汉舞阴故城即唐初之古城县,今所谓古城寨也。”(引语皆出《府志》第三册,32页。)

    至此,自公元27年光武帝自长冈月城移舞阴城于蛇口之南,到贞观九年(635年)废鲁州,古城县省入比阳已经608年。其间,舞阴县先后搬迁至横山之阳-方城西-方城东-比阳西六十里(今羊册古城南、朱集镇境内有古城,曾为期城郡县治所)处,四个地方。加西汉故舞阴城(古城县治)共有五个城址,并曾四称舞阴、又先后改称过北平、真昌、显冈、古城等四个名字。

    欲知详情,请关注明日发布的第三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舞阴县疆域暨县治变迁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jl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