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九月初十
昨天是重阳节,先生与我和孩子一起,给公婆送去了重阳糕点,还有自己熬煮的百合红枣银耳羹,口感好,全家人都很喜欢喝,润燥的效果也确实不错。
有些日子没见,借着重阳节来看看父母,也是让父母安心。重阳花糕,步步高升的寓意此时抵不过一份心意。“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一句谚语,说的是个氛围,听的是个趣味,品的是文化滋味。
现在是秋天的第三个月了,有一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思念中,时间过得很快,“如三秋”。这里三秋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三秋”在古代其实有好几种说法。
比方说,三秋指代三年。这是很多人都认同的说法,古代不少著述也是直接将三秋默认为三年,陆机《挽 歌诗》中就有 “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三秋即秋季的三个月。根据我国古代对季节的细分,每一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小季节,所以,秋季包含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 秋、仲秋、季秋,这三个月就合称“三秋”,其实也就是代指秋天。
三秋指三个秋季,换算一下就是九个月。《孔颖达疏》中有云:“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三秋指秋季的第三个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九月。很多人上学时都读过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这里很明显三秋就是专门指代农历九月。
为什么不是三春、三夏、三冬,偏偏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或许是秋季万物萧条,更容易让人产生离情别绪,也更容易感到孤单寂寞,与诗中意境最吻合。
寒露节气过后,白天短了,寒气明显从脚底往上窜。最近很多老人孩子都咳嗽感冒,这时在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中医有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蜂蜜水是不错的选择,防止秋燥咳喘。另外可以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同时也要增加些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来增加体质。辣椒、生姜、葱、蒜等辛辣的东西要少吃了,过食宜伤人体阴精。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敬老,在条件范围内,多让老人见见子孙晚辈,不在意拿多少吃喝补品,重点在于坐一起,热热闹闹吃个饭,聊聊闲篇,话话家常。老人能看到儿女,问问近况;能抱抱孙子,逗个趣,这心里啊,踏实。
切莫让老人挂念着子孙“如三秋兮”,常回家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