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曾经刻骨铭心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可以随着时过境迁而渐行渐远,偶尔闪念也不起波澜涟漪。唯有写作,心心念念,辗转反侧,如影随形。
01
那时的我们小学四年级才开始有作文课。教语文的朱老师像旧时私塾先生,张口闭口“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因此而充满好奇,原来出口成章如此令人着迷,我要是像朱老师一样满腹经纶,肚皮里藏个“黄金屋”该是多好。
朱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有关课间劳动的《除草记》,我洋洋洒洒大概写了上千字,无非就是一篇流水账而已。想不到朱老师把我的文章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号召全班同学向我学习。尽管当时的我对于老师表扬之类早就习以为常,尽管朱老师后来因某些原因一直给我穿小鞋、直至小学毕业,但是,因为朱老师的启蒙,我才爱上写作,不这么说对不起自己良心。
虽然后来每门功课无一短板,然而作文还是最无须担惊受怕的,因为热爱,所以驾轻就熟。
02
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选择前往杭州上一所初中专院校,以此减轻给父母的经济负担。那么问题来了,接触的都是电工、电子电路、仪表、蓄电池等理工科程,满心的厌恶,此时此刻才顿悟自己喜欢文科,可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于是自暴自弃糟蹋青春年华,临毕业挂科五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拿到了毕业证书。
这初中专四年学习生涯如同过往人生的一场梦魇,回首往事总是羞于启齿,然而最聊以自慰的事情是:征文比赛获奖。参加杭州市青少年《失踪的女中学生》影评比赛,居然获得了三等奖。其实投稿那一刻根本没当一回事,单是那不待人见、狗爬似的钢笔字体,估计是石沉大海的宿命。意想不到的惊喜。
由此可见,自己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写作还能拿得起放得下。
03
工作伊始三班倒,百无聊赖,大把业余时间不知道如何打发,甚至看守机房的工作期间也是无所事事。于是写作自然而然如影随形,成了自己每天不可或缺的必修科目。
开始是模仿行业内报刊上的中缝之类“豆腐干”投稿,屡有斩获后信心满满。当时的地方家报上有一个《周末青年》专版,其中“生活的海洋”、体育评述类专栏等正合我意。自己是地道球迷,有关足球的信息如数家珍,适逢世界杯如火如荼举行,预测类文章应运而生。喀麦隆队的米拉大叔等被我写得活灵活现,有关爆冷等预测准确率远远高于那些专业记者,因为他们是伪球迷。为此,还名声鹊起。
喜出望外的事情接踵而至,参加《人民邮电报》“放潮”杯征文比赛,一举荣获三等奖。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一出手就不凡,在单位里立刻产生了轰动效应。其实乃天时地利人和,刚去高校偷偷兼职做了几天肖像模特,有感而发,《做模特儿的感觉》这篇参赛文章言之有物,又踏准时代脉搏,获奖也在情理之中。
昙花一现。几十年至今,再无突破。
04
工作关系,做了多年办公室秘书,名义上还是吃文字饭,实际是与八股文为伍,甚至是言不由衷的捧场,对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几乎没有什么帮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加上个人家庭婚姻诸多坎坷,把写作这个兴趣爱好抛开很久很久,那自己的文学后花园,哪有什么鲜花朵朵,只是长满扎心的荆棘、荒蛮的野草……
掐指一算大概二十年时间,遗弃了写作这件事,整天烟酒相伴,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05
受同行业内人士蓝胖说说微信群里推荐影响,懵懵懂懂进简书,从此仿佛发现新大陆似的,一发而不可收拾。“乡土故事”、“今夜日记”、“散文随笔”……简书里一个个饶有兴致的专题,从最初投稿时的屡投屡拒,到渐渐提高成功率,码字快乐的感觉如奔腾不息江河水,由衷而发。专题编辑大大们像一个个古道热肠的引路人,令我这个“走进大观园的刘姥姥”,醍醐灌顶,不知少走了多少弯路。
于是,从2017年8月5日入简书那天开始,把所有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写作上,坚持日更起码千字,收获满满。写作方面帮助过自己的编辑、大咖等等暂不一一列表,生怕遗漏哪位,内心惶恐。单是在简书里结交的志同道合的写作朋友,就是一大笔人生财富。有趣的灵魂碰撞,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我曾经迷茫无助的前程。
不经意间被选做简书《我们爱写日记》官方专题主编,五味杂陈,不再那么单纯地码字了,有很多时间耗费在相关事务上,自己的文章倒是遭遇瓶颈、甚至退步,内心淡定不焦虑也是不可能,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无论如何,写作这件事情,一辈子杠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