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做了一个作文实践测试。大概情形是这样的:莫名的表现生气,来到讲桌前,开始有意无意的发脾气……
就这种情况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一开始让同学们写的时候,他们都面露难色。经过我的一再解释,他们就放开了。下面是三位同学的作品。
作品一
老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把手里的手机重重的摔在了讲桌上。她想做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见他声音低沉而又带着些许气愤地说:“把星期天的作业拿出来!”我不敢看她,怕她一个眼神能让我瞬间倒地……
(神态、语言、动作,夸张)
作品二
上课了,语文老师不像以前一样环顾一下四周,也没有往常的脚步那样轻松愉快,而是大步流星地走到讲桌旁喊道:“今天,是谁擦黑板?写字帖掉地上也不知道捡起来?前面交的作业都是谁的,赶紧拿走!”一连串的发问,简直太可怕了,我们屏息凝视。
(对比 动作 语言)
作品三
擦的透亮的玻璃映出了一位身着绿色上衣的女人。他不疾不徐地走进教室。一只脚刚踏进来,教室里就鸦雀无声。只见他一记“眼刀”飞了过来。我们就觉察到她的心情不好,他在地上的高跟鞋犹如踩在了我们心上,弄得我们心惊肉跳,接着就开始发本子了。
(动作 比喻 心理)
其实班上56位同学,写了几乎是56个语文老师当时的“发脾气”情形。写作文就是写身边发生的或自己参与事,也就是我们平时要重视选择积累合适的作文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实施建议中写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写行为。
所以在这次练习当中学生的观察特别重要。从观察当中找到写作的素材。
在我们的生活中,轰轰烈烈的大事几乎是没有的。那我们怎么办?就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平平常常的小故事,从平凡处着眼着手更好。站在儿童的视角:一个手工制品、一块橡皮、一条三八线、一本故事书……就蕴藏着他们的童真、童趣、童年。如果用成人的常识,用成人眼里的材料来写作文儿,儿童能写出来什么呢?个人认为,我们作文教学要做的就是:让儿童明白不要只用华丽的词藻写空洞的东西,而是写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参与到的、看到的内容,要真正认识儿童。
有自己的故事,那怎样去表达呢?
在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中写到“文字技巧”与“文心技巧”。一个人的“文心技巧”打好了,所有的“文心技巧”,到了他手里都是活的。其实在我看来,文字是基础,指导合适的方法也是基础。如,写人作文常用的开头:引用式悬念式、特写式、写景式、外貌式……写人作文常用的结尾:鼓动式、首尾照应式、引用式、写景式,抒情式……那中间部分怎么做呢?写自己的生活故事,从细节入手。前面所出示的文段中可以看出,只要学生经历,老师做合适的引导,不管是人物描写方法还是修辞手法,他们都会合理的运用。那“文心”不就慢慢地表现出来了吗?
课标中对于习作教学内容的列举: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可见,选材是多么的重要,写自己的故事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