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娘亲舅大。每年正月,都得去给舅舅拜年。
以前家婆在世时,她就会吩咐她的三个儿子,正月初二回她娘家给舅舅拜年。
去年她去世了,再也没人吩咐去给舅舅拜年,加上老公的兄弟们都有自己的亲戚要走,就没人在这特定的日子去给舅舅拜年了。
一晃到了初六七,上班簇们都开始回程上班了。我们家白天开门营业,晚上开车四处拜年忙。
其实也只去了娘家与婆家,别的地方一概没去。但是舅舅家得去,不然会被人说老娘去世了连舅舅也不要了。
老公约他的哥哥与弟弟一起去,他们都回复说在外走人家,迟一阵再去。
他们不去我们夫妻俩去,提前打了电话给舅舅拜年,说晚上去他们家拜年吃晚饭。
舅舅听说外甥去给他拜年很喜欢,下午我们还没动身又打电话问,生怕我们改变主意不去,便早早关门出发了。
舅舅家挺偏僻,以前没建房子时,住在他们村庄的半山坡,独门独户,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别说车子到不了,连摩托车都骑不到屋前,得寄在别人家,然后走路经过一条窄窄的田埂路到他们家屋后,再走一段七弯八窍的坡道,才到他们家。下雪天根本去不了,怕摔跟头。
前几年舅舅村里将他家定为贫困户,在村里马路边特批一块地让他们建了一层半楼房,现在房子在马路边,比以前方便多了。除了门前地坪有点小,其他都比住在老房子好多了。
我们的车也可以停到他们家门口了。
我们到时,舅妈已经煮好饭,老两口分工明确,舅舅掌厨,舅妈烧火,在灶头炒菜了。
他们家还有两位客人,是他们家的外孙女及外孙女的孩子。
听舅妈说这个外孙女从小是他们带大的。那时舅妈生了一串女儿,最后才得一子。他们的几个女儿嫁人了也和舅妈一样,连生了几个女儿,其中大女儿生得最多,有四个女儿,大的那个就寄在他们家养着。
舅妈自豪地说,这个外孙女嫁得好,孩子也生得好,生有一男一女,在省城买了房,也最孝顺他们俩。
这个侄女嘴很甜,干活也利索,帮着舅舅铺桌端菜。
听她说舅舅舅妈吃完午饭就开始准备晚餐的菜。腊肉用老式炖锅在火塘里炖了几个小时,猪肠也是用瓦罐在火边炖熟的,鸡肉也用瓦罐在火塘边炖熟的,只有豆腐和腊鱼,青菜是在灶头烧柴火用铁锅炒熟的。
怪不得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准备,几乎没用现代化设备做饭炖菜,一切都是老物件做出的原汁原味的食物。
吃着这用柴火煮出的饭菜,让我们思绪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勾起小时候吃过的美味。
老公连连说饭菜好吃,我这个食量不大的人也吃了两碗米饭。
饭后与舅舅舅妈聊了会天,感叹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住的房子也比以前好了许多,希望他们俩老争取活到一百岁。
舅舅明年就八十岁了,但耳不聋眼不花,腿脚好,每天天气好时还回老房子挑一担柴下来。灶间的柴码齐房梁了。
舅妈说住在这儿热闹,天天有人来闲坐聊天,马路上的路灯晚上照得家里明亮得不用开灯。
看着二老幸福知足的笑容,我们也很开心。
拿了些钱给舅舅他们,我们便告辞回家,舅舅将我们送出老远。我知道他们希望我们常去看看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