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进城这两个字,就可以预见到这集的故事里面会有父母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之间的抉择问题。
为了谋生,父母离开子女去外地务工,一般一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一次,印象中在弟弟出生之前,父母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小时候,我曾真的羡慕过堂妹的爸爸妈妈过年可以回家,后来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这样的情绪便很少有了。
所以,当看到这一集的内容的时候,其实我有些不太敢看,害怕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在王银花进城之前,家里的人都不赞成她去上海工作,一是走了以后家里没人照顾,二是两个小孩子缺少陪伴,后来她自己也说那就不去了吧,当时看到这儿,其实我是有点气愤,有些可惜,气愤的是家里人近乎道德绑架的劝说,可惜是她失去了一个走出去尝试的机会,因为有的时候,人也不能只为别人而活,偶尔还是得为自己考虑。
好在出发之前,王银花她还是来了,那时我舒了一口气,我知道,若不进城去尝试一下的话,她是不会甘心的。就像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一样,只有当我们去尝试过以后,才会有结果,才知道适不适合。
进城之初的王银花面对新的工作有些手足无措,画面里,她站立中央,四周是待服侍的老人与忙前忙后的护理员,格格不入,无所适从。当院长问她一些问题的时候,她回答不上来,虽然那位院长言语之中有些严厉,但却也给王银花以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引导。当我看到王银花用笔一个个地记下那些老人名字的时候,尽管这是她做这份工作的职责之一,但我也很想为她这种认真的精神点赞,都说认真工作的人最有魅力,大抵便是如此。
有时候,除了影片本身的内容以外,弹幕中的很多评论,也容易引人深思。
有的人提到陪伴这件事,没有钱的话,这样的陪伴也没有意义,毕竟孩子还是需要一定的教育。对于这一点,我算是有过亲身经历。
当弟弟出生以后,我曾对我的父母说过,希望他们能有一个人在家带弟弟上学,因为我觉得父母的陪伴还是很重要。
从小作为留守儿童的我其实跟父母不算是很亲近,这也算是正常的情况,但好在我继承了妈妈话痨的特点,与他们好歹也有一些交流,以至于不存在太过亲疏的情况。长大以后,每次当我听到别人是从小跟着父母长大,与父母的关系比较亲密的时候,我总是会羡慕他们。
如今我已经长大,已不需要父母过多的陪伴,但是弟弟还小,所以我希望他们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
尽管我希望如此,但现实往往不会如此。父母会给我讲家中的困难,讲他们必须外出务工才能有钱让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尽管这些道理我自然都是懂得的,但是留在家里的孩子会这样想吗?不会的,他只会记得自己的童年没有妈妈,妈妈是手机是电话里的,摸不到碰不着,她不会为你煮一日三餐,她不会深夜替你盖被子,不会在你受欺负时抱抱你........
然而,我相信每一个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总有一天,他会理解父母的苦衷,会理解父母面对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抉择时的无奈与痛苦,我相信,就像我自己一样,最终我们都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我们都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长大后的我,如果面临这个问题,我想我也很难做出选择,也许我会选择陪在孩子身边。
最好,我不用选,我要在城里买房,在城里安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