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余耀老师此寄语时,好巧不巧我正在走路,也正在思考。
基本上除了睡觉的时间,我一直都在思考,想一些有的没的。最近走路,我在思考我以前的新年。
由近及远,今年是近几年来,我们一家四口第一次聚齐过年。大四那年,我没有按照父亲和母亲的期待读研、考公务员和进外企,和家里关系有一点僵,我便没有回家过年。
后来去了云南,想要和学生一起过年,体验当地的风俗,也便没有回来过年。
前两年在家过年,可是父亲一直在海南或者郑州,不能回家团聚。
所以,我放弃了原本出游的计划,如果不回家,父亲母亲一定会很伤心。年前问哥哥有没有想要的新年礼物,他只说你人回来就行。看来,我一直是漂泊浪人一个。
十几岁时,我觉得新年是令人窒息的。老大不小了,我还要出去拜年要糖果(我们这里的风俗),和童年时的小伙伴都已经生疏,见面总觉得有些尴尬。而且因为口无遮拦,我总是会因为触犯了一些忌讳被母亲斥责。所以我选择一动不动,然后也会因为一动不动被斥责。哈!
小时候,我觉得新年是甜的。新年时,我们会准备充足的糖果分给左邻右舍们,也会买很多茶食点心,年初一喝红枣茶、吃豆沙馒头,还有从头到脚一顺的新衣新鞋,整个过年充斥着快乐和甜味。
新年,往往是和家人一起度过。说起家,大学时和室友们聊起,我说我爱家,但不恋家。大学放假时,室友们总想着回家,我一点都没有此类想法,我也并不觉得奇怪。
今天,我和哥哥被“撵”出来,等父亲打扫好卫生之后再回来。我们一起走了一段路。路上,我小心地问起:“你想过你结婚生子的生活吗?”哥哥说没有,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开开心心的。我笑:“我也是。”
“你的那些相亲对象,都是因为聊不来就?”
“是啊。有时间不如多读读书。”
我说了我的情况。我们的底层代码是很相似的。但我们又在不一样的学校受的教育。哥哥是在乡镇的一所初中,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他读高中时,我正好上初中,所以就考去了当时市里最好的初中,但是却回到了乡镇读高中。母亲总说我运气不好,其实不然,我们没有很深入地聊过当时的情况。
但是,我和哥哥都是那种在别人结婚时躲在人家的闲置房间里看书或者浏览手机的人,仿佛热闹是你们的,与我们无关,非常非常地不接地气。我们也曾一致认为,我们是自己教育自己长大的,父亲和母亲只问我们的成绩。
去年对我来说,是很艰难的一年。其实前几年的每个五月,我都会陷入一种非常低迷的状态,行尸走肉一般,茶饭不思,但是过了五月,仿佛又好转起来。只是去年,我迟迟没有走出那种低迷或者说抑郁的状态。后来,我开始接受专业治疗,很多问题会追溯到原生家庭。
我开始探寻我过去的记忆。
我人生的第一个记忆,是四岁那年,父亲因为我对他说了一个脏词对我拳打脚踢,我想着我是不是要死了。
童年时印象最深的场景是,被锁。夜里,外婆出去听戏,把我们锁在家里写作业;周末,我被锁在房间里做奥数。
初中时,哥哥在上高中,我深深地陷于父亲和母亲偏心哥哥的感觉;高中时,母亲用“我的”调羹喝了汤,我没有把调羹扔出去,只是不愿再用。
……
这些,只是我回忆时,最鲜明和深刻的事情。
只是我很好奇:为什么偏偏是五月?我开始再回忆,并且向母亲确认我觉得童年和少年对我有可能伤害很深的事情:她和父亲有过两次肢体冲突,第一次是在我小学的时候,当时我高烧了很久也不见好,而父亲因为一些事情没有把我放在优先位置,母亲极度生气;第二次,是在我初中的时候,我想养一只流浪猫,父亲要扔掉,母亲去阻止,推搡中发生了冲突。父亲打了母亲,哥哥很生气,顶撞了父亲并打了我。哥哥按着我的脖子说:“都是你!”并用力地把我推到在地。我也很生气,并且在此后的两年内没有和他说话。大概从心底我也觉得是我的错,所以至今我无法忍受呆在一个有冲突的场合。
可是,都不是在五月。
后来,我看了一些书,又问:“我的太爷爷是几月死的?”(我的太爷爷是自缢。)也许,隔了好几代有一些传递。也不是在五月。
我最后总结出,也许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本就不该出生,而我的出生月是五月。母亲很早时就告诉我,我是因为一些原因,6个月大而不忍引产才生了下来。当然,这是我走路时,胡乱思考出来的。
再后来,我没有再去纠结“五月”这个问题,而是按时吃药、找医生和看一些参考书。
可是,在和母亲确认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得知,她在我高中的时候非常厉害地打过我一次。我觉得不可思议,不是因为我只是玩雪被打,而是因为我记得四岁的事情,却记不得高中的事情。
我发现,人的记忆是会被篡改和扭曲的。如果心觉得太痛苦,是会操控着大脑去掩盖和涂改一些记忆的。我的内心很震荡。
也许,我看到的、我听到的、我记得的,未必是真的。所以,最近走路时,我开始重新去回忆。也许,我长成了一个第一眼看到缺陷而不是优点的人,可是,我也在努力地成为一个再多看、多听、多思考的人。
如果,我愿意放下那些痛苦,再多看一看,我会看见夏日的夜晚,我和哥哥、外婆横躺在凉席上,外婆一边给我们煽风,一边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轻轻哼唱着:“二月里来是新春……”有好吃的也一定是宠着我们先吃,被关在家里无聊的我读完了我哥小学的课本;哥哥五岁的时候就开始煮粥给我喝,跟小伙伴们玩的时候要拖着一个油瓶,在外读高中时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过一个钱包;父亲在我绝食3天后特地买了鸡腿赶回来看我,剥小龙虾给我吃,调解我和哥哥之间的矛盾,并且会买给我每一本我想要的书;母亲,很辛苦地生下我,教我做数学题(以防我完不成父亲布置的作业),买给我我喜欢的鞋和衣服即便我都舍不得,忍受那样暴烈的我……
而我,也深深地打上了他们的烙印。
看着母亲洗衣服一定要洗两遍,我突然知道了为什么我每次洗头和洗澡都要洗两次;父亲愿意买了一副1000多的墨镜给我,我也知道我花钱大手大脚的原因;我对博学多才的人的好感,来源于我从小对哥哥的崇拜,无论是历史、地理、军事等等,他总是能够道出二三,所以其他人看起来都太low……
而我们,并不只是自己看书长大的。
母亲的数理化很好,父亲的文笔和书法很好,父亲和母亲唱歌音准都很好,我也继承了母亲的理性和父亲的感性(但我觉得还是理性占了上风),我唱歌也不赖……
母亲告诉我,做事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所以我一定要把事做到我认为的完满;前年,她还在鼓励我写点东西,是我自己写了3万多字后停止了;父亲虽然不太跟我说道理,但是他给了我书籍、浪漫和品质的熏染,还有美味的菜肴;母亲身体不好走不快,父亲嫌她慢可仍然会和她一起去散步;母亲总是花式怼父亲,可是也会悄悄跟我说,让我去给父亲买一件羊绒衫……
昨天,我看着父亲和母亲在我面前针锋相对,父亲觉得我应该嫁在浙江广东地区,以防未来的公婆看不惯我喝茶,而母亲觉得我不用去在意公婆的看法,并且用套路反证了父亲没有同理心,以往我一定受不了,然而最后我说:你们在争论什么,你们都是一样的立场,只不过爸爸是从根本是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妈妈是在说如果事情发生后怎么做。战争结束。又或者,这就是父母日常相处的方式呢?我也不知。
记忆不是100%真实的,又或者,过去的就这样安放着,当下的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和子女,哪有谁知道怎样做才是好的,怎样又会伤害到对方,我们都是互相陪伴着成长,做到了自己的最好即可。
明日初一,我也准备了红包,虽然并不很多,但是我也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
父亲和母亲结婚照 我和哥哥合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