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尘世陌路,即使烟火人间,也要有一份大隐隐于市的心境。
大隐隐于市下班路上,坐着公交,看一路风景,有些悠然,当然如果除去浓浓的鼻音就更好了。熙熙攘攘的路人,吆喝叫卖的小贩,补完课正要回家的小孩,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恬淡闲适。突然就想到了曾经学校旁边墙上的标语: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其实当时对这两句话不是特别明白,总是在想怎样才算是隐于市呢,在闹市中又是怎样的隐呢?
一直带着疑问,后来了解了一下,原来它体现的是道家思想,原句其实是“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看破人生的人才往往想过隐居的生活。与世无争,所以有人解甲归田。但这是小隐。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从而求得心境的宁静,这是中隐。在朝为官,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勾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才是归隐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谓之“大隐”。
不得不说对于道家文化的解说,其实很有道理。一个人因为厌弃世俗,看破红尘而选择归隐山林这算是最底层的隐,它隐的只有身,并非心。而在闹市中对于外界的环境不管不问,这也算是更高一层的隐身。而身处在庙堂之中,面对勾心斗角,尘世污浊却依旧能保持一颗澄澈的心,这才是一种身心俱隐的状态。
对于这一点,其实曾经我们就早有体会。《爱莲说》中那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正是说明了一种大隐的境界吗?身处在淤泥中,却不沾染一丝污垢,被清水洗涤后纯净而不妖艳,这就是一种大隐的体现。
在这个社会而言,我们大多数人都因为环境因素,既不能归隐山林,也不能身处庙堂,我们都是处在闹市中的普通人,如何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寻求一丝宁静,这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已经不能满足于时代的发展了,环境越来越复杂,找到一份心灵的归隐着实不易,但就像林清玄所说的,在大千世界中创造自己的小千时间,让心灵得到一份庇护,不被风雨侵蚀,这也算是一种隐于市吧。
保持一份澄澈,即使身处闹市,即使在烟火人间,心灵依然归于一分平静,不沾染一丝污垢,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才能做到自己的大隐隐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