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ceo的特质是这四点,还真是挺有道理的。”
> “原来夫妻之间要这样沟通才能不吵架”。
> “领导力原来是可以复制的!”
> “原来专家之所以会成为专家是因为她们在一直刻意练习。”
> “注意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好,记住了。”
> “….”
像这样的“思考”,每天都在我的脑子里上演。
每天打开手机,各种知识专栏课程,像大海一样把我淹没。作为一个很努力的想成为厉害的人,对这些专栏毫无抵抗力,彷佛不学不买就会被淘汰。我试着用李叫兽的需求三角模型来解释疯狂购课行为的产生原因:

1. 缺乏感。理想中的自己和对现状的不满足,产生了对知识技能的缺乏感。极度渴望通过学习购买知识这一行为,让自己发生极大的改变,增加收入。
2. 触手可得的填补落差方案 ,幕课/高高手/得到/全栈营/新生大学/一块听听等知识付费平台。
3. 形动成本,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让我们可以动动手指轻松消费。 199、2599、12599如果可以让自己脱胎换骨,真的不贵有木有。同时,想象未来当自己突然遇到些机会/困境时,因为没有学这些而错失的恐惧感。
即便坐天刚买的书还没看完,上周刚买的课还没听完,我还是会选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相信自己这一次,一定可以按时不拖延的跟着课程走。
相信新买的这本书,一定能提高我的设计水平,而且我一定会认真读,做笔记分享,进而掌握这本书的精髓。
相信这个专栏,一定可以构建我的金融学知识体系,且能通过这些学习,在看到新政策新闻时,能抓住机会捞一笔。
相信这么贵的课程,我一定会认真对待。
```
为什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听课,看起来很努力,却没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因为大脑太懒, 看过的书和课程,仅仅是被眼球扫过耳朵听过,而已。
大脑根本没有停下来思考:
”学过的道理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具体的应用?“
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书读到兴奋处,一定要停下来,思考自己为什么赞同作者的观点。进而,这个观点能对我的那些行为进行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