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台湾作家袁哲生罹患的“精神官能症”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抑郁症。抑郁症的尽头就是自杀,且几乎不可逆转。
袁哲生(1966年2月9日—2004年4月6日),台湾作家,曾任《自由时报》副刊编辑、《FHM男人帮》国际中文版总编辑,2004年4月5日疑因忧郁症自杀身亡。
什么是抑郁症?维基百科对抑郁症有相关的描述:抑郁或忧郁(英语:Depression)是一种情绪低落和厌恶活动的状态。在医学上被归类为精神和行为障碍,抑郁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动机、感觉和幸福感。据称抑郁的核心症状是失乐,指的是对某些通常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活动失去兴趣或失去愉悦感。
迟钝是迟钝的通行证,敏感是敏感的墓志铭。如何领悟”难得糊涂”的境界,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生命之所以珍贵,就因为你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也是为别人而活着,为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而活着。
我遇见过一些不幸患上抑郁症而自杀或者自杀未遂的朋友,上面这段话是我在心里酝酿已久并一直想对他们说的,但我一直没有说出来。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没有用,于事无补。
抑郁症患者需要的不是劝导或者说教,他们需要的是陪伴,无言的陪伴。共情、接纳和陪伴是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外在支撑。面对抑郁症患者,其实无需说什么,而是听他诉说,静静地陪伴,让他知道:我就在这里。。。
抑郁症患者的眼里,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单调而沉重,令人绝望。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而言,身体就如同被掏空、彻底放弃的皮囊。患者会以旁观者的视角,冷冰冰地审视着自己的身体。
从袁哲生先生的小说《寂寞的游戏》的表现风格中略见一斑:基调是灰色的,意象如梦境,内心感觉的演绎重于故事情节的描述,更像是一篇散文。。。
尤其是小说《寂寞的游戏》中司马光砸水缸看见另一个自己的情节,体现了抑郁症患者的精神世界:分裂而孤独,空洞而脆弱。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组织编纂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编年史书《资治通鉴》,因而青史留名。
而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那则故事更是流传至今、耳熟能详。司马光小时候在与同伴玩耍时,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盛满水的水缸,眼看着就要被淹死,机智而勇敢的小司马光用石头砸开水缸,救出了危险中的小伙伴。
-袁哲生先生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情节引入了他的小说《寂寞的游戏》,但蒙上了一层浓郁的个人色彩,映射出了他自己别样的心灵世界-
小说中讲述了一个叫司马光的孩子与同伴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司马光把所有的同伴都找了出来,大家也确定一个都不少了,但是司马光坚持认为还有一个小伙伴没有找到---并说那个小伙伴就藏在水缸里。
随后,司马光就高高举起石头对准最薄弱的地方砸开了水缸,水缸里的水喷涌而出,一个诡异的场面瞬间惊呆了所有的小伙伴---水缸里真的有一个人,这个人和司马光长得一模一样,两个眼睛空洞无物。
这段故事情节的描述是袁哲生借典故托意,生动而又无奈地解剖了自己孤独、寂寞而又分裂的精神世界。
同为抑郁症患者的另一位台湾作家苦苓结合自身的体验,列出了不要对抑郁症患者说的十句话---
1. 你要想开一点。
2. 你要振作起来。
3. 一切都会变好的。
4. 你要学会接受。
5. 你要知足感恩惜福。
6. 你要勇敢坚强面对。
7. 还有人比你更惨呢。
8. 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啊。
9. 你这个样子怎么对得起某某。
10. 我支持你,加油。。。
-从未罹患过抑郁症的人,也许永远都无法体会为何以上这十句话不应该对抑郁症患者说。可是,这些话并不适合于抑郁症患者。这些话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如此熟悉,也充满关心、爱意。
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这点,但我绝对相信身为抑郁症患者的苦苓一定是在经历了痛苦的煎熬之后,才会向他人吐露这般肺腑之言。
抑郁症患者的世界是寂寞的,他们一直在与另一个自己的游戏中挣扎。
后记
唯见阴沉天地色,
常丢孤独喜忧魂。
默然陪伴有亲友,
惆怅分离无泪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