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礼拜没出村,上午出去核酸,满街的人,下午三点大喇叭喊人回家,说要上门核酸。没办法,在家看电视吧。
昨天开始看“最美中轴线”,今天看到皇史宬、古观象台、先农坛一期。前几天刚巧去了古观象台,碰到节目组在紫微殿补拍天文图。
古观象台在长安街南,建国门十字路口,坐地铁直接到。路过多次从来没想过上去,这次去虽然因为它在博物馆通票中,也有我这一年多观星的影响。去年九月开始的观星,到现在看了一个四季轮回,观星的书买了五本,真正看的是一本加拿大人写的《夜观星空》和《漫步中国星空》。后一本就是按照步天歌和苏州天文星图写的,作者就是节目里的专家-北京天文馆的齐锐。
观星一年多,看那些天文仪器就激动,不过还是不懂。这也没有游人,除了我,另一撮是三个老男人,听说话家住附近,第一次来,不知道有这么个地。天文台二层有些仪器隔着铁栅,都是清朝时期的观天仪器。篇头那个叫天体仪,拉近镜头拍的,有点远,看不清楚。
天文台南面有个小花园,有两些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复制品,郭守敬的简仪、玲珑仪等。东侧月亮门进去,院子里有天文仪、天文学家半身雕像等,南面是办公室,北面是紫微殿,也是展室。天文图正对着门。
今年已经第三次遇到天文图,第一次是故宫“何以中国”展,第二次是在国博的古代中国,第三次就在古观象台。中国星图比外国星图复杂得多,也有趣得多。
先农坛的星空藻井也美轮美奂,节目里用的是另一龙图案藻井,比星空藻井差远了。估计节目结构问题剪掉了,那幅星图是唐代的,更早。
节目中着重赞颂了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制作天文仪器十几种,天文学成就在他的时代登顶,月亮上有以他命名的环形山。嘉宾纷纷赞叹说:那个写文章做官发达的时代,能坚持做天文太不容易。郭守敬也是做了官之后才有的成就,只不过是我们不熟悉的官。我们认为过去那个时代的局限可能只是我们自己知识的局限。我这一年的博物馆通票之旅看来没白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