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评说《资治通鉴》(一)

评说《资治通鉴》(一)

作者: 银河谜米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09:44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写,当时皇帝赵顼作序。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通史,一般认为是写给帝王的史书,对治国理政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写了十六个王朝,涉及二百五多位帝王,几千个人物,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历时1362年,成书共294卷,三百万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

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就是现在的河南光山县,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他的父亲是司马池,时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司马光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资治通鉴》中除了王侯将相之外,还有闪烁着无数小人物的人性光辉。即使他们卑微得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但也就是他们连同你我,共同筑就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所以读《资治通鉴》对所有人都有意义,而究竟有什么意义,不同人自有不同的感受。 最大的启示莫过于对人生太多的不如意,增加几分免疫力,世态炎凉、嫉妒悲悯、人性险恶,都在历史长卷中匆匆而过,千万劳苦大众就如同那四十万被秦君坑杀赵卒,历史不会留下姓名,留下的只是数字。就拿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来说,《资治通鉴》留给他的笔墨无非也就是四十多页。而霍去病呢?从出道巅峰到突然暴死不过区区几页纸。通过读史,历史上无数人的生死就在指尖间滑动,往前翻一页,人物还活着,往后翻一页人物就死了,人世无常、感叹之余,不会再多愁善感。

读史究竟有没有用,要是一时去说,还不一定能说清楚。读经济、科技、医疗、法律的书,通过就业或工作可以换回面包,读无用之书,没有功利之心,反而增加智慧,也许免于了杀生之祸,也许避免了一场灾难,甚至减少了许多口舌之争,无形之中一定会有有形的价值。但同时,即使你读了无数史书,也许一点错误也没有少犯,因为你所面对的人,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你所面对的事情,没有一模一样的事情,时间、人物、地点变了,一切需要应变,读史给了你一个应变的借鉴,借鉴与否,完全是自己的事情。

银河湾

2020年12月11日

中午

相关文章

  • 评说《资治通鉴》(一)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写,当时皇帝赵顼作序。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通史,一般认为是写给帝王的史书,对治国...

  • 从治国理政看 《丁万明评说〈资治通鉴〉》

    《丁万明评说〈资治通鉴〉之纵横捭阖》于2017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出版社为此组织专家学者举办了一场高级别...

  • 评说学习(一)

    学习是壶酒,越老它越醇。至于为何这么说,这就得从它的别称“行酒经”(行为、持久、经验)来娓娓道来。学习是个体在一定...

  • 评说人格(一)

    特定核能 人格有四个特征 独特性 稳定性 统合性 功能性 人格结构的成分→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 人格理论→特质论 ...

  • 《金粉世家》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一朝花落清秋冷 金粉凋零各自心 本文所涉及的评说,都来源电视剧版金粉世家,不评说演员,不评说小说原著,只评说剧中人...

  • 评说情绪(一)

    上回说罢动机,这回咱说说同样能影响人的行为调节的情绪。 情绪号称“朱外甥”的像,为什么呢?是因为有个先生姓朱吗?不...

  • 评说记忆

    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jb 记忆过程,名为马存缇。 记忆的分类→ 感觉记忆...

  • 评说人生

    路遥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他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尤为出名。光是他的《平凡的世界》我就看过好几遍,尤其是在高三...

  • 信口评说

    使徒:原意是受差遣者,指奉主差遣,得着权柄,有能力传扬福音,有恩赐教导真理,并建立教会的信徒。行者:佛教语,即头陀...

  • 评说语言

    语言是一种幸福。 行为、符号系统。 神解馋 语言概述 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 语言的理解 语言的产生 失语症 语言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说《资治通鉴》(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ad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