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好说话》——沟通

《好好说话》——沟通

作者: 奔向财富自由之路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23:41 被阅读0次

    沟通就是使原本不相通的事情变得相通。

    唯有通过沟通,我们内心的认知才能有机会摆在同一平面。

    1. 承上启下的工具性沟通

    某些药,是为别的药服务的,它们被当作“药引子”;同样,某些沟通,是为了让接下来的沟通更顺畅,这种作为工具的预备性的沟通,可以叫作“工具性沟通”。在开展实际对话之前,我们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同样,在对话从浅水区渐渐迈向深水区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建立基本共识/扩充对话时间/调整预设认知以及释放可能的善意。

    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

    (1) 为自己赢得表达的时间

    <误区>没时间?说快点!

    沟通这事永远是双向的,不是你单方面把事情讲完了,任务就结束了。更重要的是,在表达的过程中,听众还得能投入,沟通才算成功;否则,说得飞快,只会让原本能耐心表达的重点变成一股脑的噪声。

    <小诀窍>

    "买时间“策略

    买时间就是说,在对方不给我们足够时间说话的时候,先别忙着去埋头想自己要讲什么,而要先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别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听?就是如何引起别人的兴趣

    第一,制造意外

    第二,引发好奇

    第三,回应主题

    <使用注意>

    1)买时间,只能用于对方不给你时间,而非情势不给你时间的情况。当你衡量现实状况,发现紧迫的不是人,而是局势时(如失火),还是要长话短说;

    2)够胆买时间,你就得有底气用好买来的时间,不然你只会失败得更惨;

    常用句型:

    *请先给我一分钟好吗?保证不耽误您时间。

    *关于这件事,如果您不给我时间解释,那就是逼着我说谎话了。

    *这事很复杂,你想知道详情吗?

    (2) 传递坏消息的分寸与技巧

    <误区>

    怕被骂,所以言行失当

    ①报告坏消息时,表现的感同身受,反而自己被牵连,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②混淆”善意"和“愧疚”,说对不起,易被人抓住把柄;

    ③在传递坏消息时,往往出言安慰,甚至出谋划策,试图帮对方解决整个问题,这样很容易有失分寸,并伴随极大的风险

    <小诀窍>

    专业/善意与陪伴

    大家要有人情味一点,但在传递坏消息时,我们更需要展示出的是一种中立的态度,既不过分亲热,又不过分冷漠,才能做到既准确忠实传递消息,又不会进一步刺激到接收方的情绪;

    应该表达的是“愿意帮助的善意”而非“过失在我的愧疚”。

    1)“对不起,这事办砸了。” (x)

    2)很遗憾,这事没办成功。'(对)

    可以陪伴,但千万不要主动安慰。无论是说一些自以为”体贴“的话,还是用主动的肢体语言,比如握住对方的手或拍背来安慰人,抑或是给出所谓”积极的“解决方案,都不可取。

    作为报丧者,这是个天然就不讨好的角色,分寸重于一切,任何越界的行为都有可能节外生枝,给双方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电影在云端,裁员时要面对面裁员,既尽到陪伴义务,又不至于以为贸然给出建议而旁外生枝。

    <使用注意>

    "传递坏消息”的分寸和技巧有个适用范围,那就是这件坏事并非由你造成。要专业而不要同情,要善意不要愧疚,要陪伴不要主动安慰。

    常用句型

    1)我来说明一下,这件事情是这样的......

    要表达专业性,首先表述要中立客观,最好有点权威感;报告坏消息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说“我觉得”“我认为”,不要支支吾吾,而是要用类似“说明”这样的词语,用不带个人主观色彩的表述方式,强化你的专业形象。同时也要传达免责信息。

    2)我很遗憾,情况并不乐观....

    说遗憾,意味着你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而表示出善意,有别于愧疚和抱歉;

    3)有任何疑问你都可以问我,我会告诉你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

    首先,表示愿意解答疑问,只在尽陪伴的义务;同时强调自己说的都是知道的事情,是在暗示自己只是个信息的传递者。

    (3)迅速真诚地营造关系

    破除初次见面的尴尬

    <误区>

    没话题?聊隐私

    大家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个人空间,问隐私,一来是交浅言深,容易给对方压力;二来是怕人觉得你另有企图;

    <小诀窍>

    ① 聊名字

    最简单的一招就是聊对方的名字

    (先说自己名字,再问对方名字)

    聊名字的好处:

    第一,陌生人相遇,一开口永远是请教姓名

    第二,每个人总是对他自己最有情趣,聊名字,既能表现出你对陌生朋友的重视,又决不怕冒犯对方。也可以用请教的方式聊名字

    <使用注意>

    和对方聊名字时,千万不要说出“这个名字很常见”“我认识一个人,也叫这个名字”之类的话,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除非对方主动提到“我跟那个名人同名”,否则我们应该避免去稀释对方的独特性。

    聊名字适用于萍水相逢或没打算深交的陌生人,如果想深交,不能只聊名字;

    常用句型

    1)您这名字很少见,别人应该一听就很难忘吧?老师点名的时候是不是总是逃不掉?

    2)您父母应该很有文化,才会取这样一个寓意深长的名字

    3)哈哈,您这个名字,是不是常被人读错?

    ② 用聊八卦拉近距离

    <误区>

    聊天,完全不能涉及私生活

    聊天涉及隐私是不礼貌的,但原则不是绝对的,特别对于那些你比较亲近的,或想和对方热络起来的人。

    只要选择正确的话题和切入角度,聊到私生活反而是在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

    志同道合的知音,可以就共同爱好聊得开心又不涉及隐私,但这需双方都同样专业且爱好一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很多人聊八卦的方式很容易惹人反感,招人讨厌。

    比如,“你怎么还不结婚啊?” “你有没有对象啊”“你生孩子没有啊”“你什么时候生孩子啊”“你在哪高就”“什么职位”“待遇好不好”?

    <小诀窍>

    不给对方施加压力

    注意1:不要索取信息,而要分享态度

    “你有孩子吗”

    “打算什么时候生呢?”

    “小孩多大啦?”

    这种单方面索取信息的文法,给人的感觉不会很舒服,会觉得像是在接受拷问,可以改成分享态度,比如说:你喜欢孩子吗?“”这年头当父母啊,真是越来越不容易!“

    ”这类问题就比较不会伤人,因为“喜欢不喜欢”或“容易不容易”只是表达态度,聊起来没有压力。且态度这东西,聊着聊着,对方往往就会很自然地变成跟我们分享信息。

    对话的重点从分享态度进阶到分享信息,双方关系就更拉近了。

    当以后想问别人“有没有买房”或“有没有女朋友”之类的问题时,你不妨调整一下,改成“你觉得现在这个时候投资房子可行吗?”或者:“我觉得女生真是麻烦,有时候还不如一个人呢!”

    把态度问题抛出去,对方自然就会聊到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

    注意2:抛砖引玉,以自我揭短的方式向对方抛出话题

    比如:“情人节我男朋友送了我一个新款包包,我超喜欢!哦,对了,你跟你男朋友最近还好吗?”

    可以说成,

    “我男朋友最近总是加班,相处时间很少,我不开心的时候,他也只会用买个包这种方式哄我。我看你男友对你特别用心,你有什么相处的诀窍吗?”

    抛砖引玉从自身讲起,自我揭短而不是炫耀,同时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聊得比较亲热。

    注意3:把问题抛给在场的所有人,而不是特意面向某人

    多人聊天,尽量把话题抛给更多的人,那些不想接话的人自然不会感受到太大的压力;

    比如,我们想了解身边的人的婚恋状况,可以这样开头:
    “我现在根本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可是父母天天催,你们这些还没结婚的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结婚啊?你们是怎么应对父母催婚的?”

    总之,聊八卦时应不给对方压力为大原则,做到不索要信息/不炫耀自己/不具体针对,才能既拉近关系,有避免冒犯。

    <使用注意>

    1)“自我揭短”,不是要你说谎话;

    2)同时不意味着抱怨

    常用句型

    *唉,我现在觉得找工作好像还是要找自己感兴趣的最重要,你觉得呢?

    *你喜欢目前的工作吗?

    (3)委婉礼貌地拒绝对方

    <误区>

    想借钱?借多少?

    将重点放在借钱的金额上,谈话的主动权就落在了借钱者的身上。

    <小诀窍>

    别关心金额,先关心原因

    先关心“为什么”,才能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掌握这种谈话的主动权。

    以关切的态度确定对方确切的原因,等探清原因后,可以根据对方的原因给出一个不借的相似理由;

    或直接表明自己和对方遇到一样的困境,还可以借势与对方一起抱怨老板,情感上可以下得了台阶;

    <使用注意>

    希望你做好心理建设,借钱给人从来都不是给义务,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你肯好好说话,把拒绝的话说的好听一点,已经是额外的付出了。

    常用句型

    *你最近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我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真抱歉没法帮到你。

    4 冲突时不要寻求结论与解答

    与说服/辩论/谈判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冲突沟通中,我们在意的并不是寻求一个具体的结论或问题的解答,而是借由冲突的发生宣泄压抑的情绪/表达自我的感觉,以及促进双方的理解。

    人际冲突预防为主

    <误区>

    意识不到”两个版本“的存在

    要改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不应是后知后觉地弥补,而是要针对冲突产生的机制进行预防。要弄清楚,那些看似微小的冲突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意识不到一件事存在”两个版本“。就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内心都有一个专属自己角度的版本。在我们自己所编写的版本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有苦衷的;而所有外在的,来自他人的反弹与质疑,对我们来说都是缺乏体谅的/胡说八道的,甚至是挑衅的。

    所有的沟通事实上都是在”对人不对事“。

    <小诀窍>

    感受的预防针

    当你想要宣泄情绪/表达不满之前,试着做一些这样的铺垫: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现实,但我难免会觉得你这样做是对我的一种不尊重。“

    ”抱歉,我知道你希望我早睡,不是故意要干涉我的生活,但我总忍不住会有这种感觉。“

    ”感受的预防针“的好处在于,预先照顾到了容易被引爆的情绪,从而让理性的沟通有了接下来延展的空间。以”对人不对事“为切入,最终达到了”对事不对人“的沟通效果。

    <使用注意>

    打这种预防针的目的并不是要我们隐藏自己的感受,所以在使用时也一定要注意将后半段清楚/直白地表达出来,否则,问题无法得到沟通。

    常用句型

    *抱歉,这或许未必是现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

    预先承认自己的主观感受,减轻对方被否定和攻击的感觉,让对方能理性/平和地进行下去;

    *你知道我这个人其实有点作(敏感或容易受伤),不过我确实感觉到......

    在你指责他人之前,除了承认这只是自己的感受外,更要试着用自己的一些缺点拿来给对方”陪绑“。

    怎样说话不得罪人

    <误区>

    我又没说啥,你干嘛生气?

    所谓不会说话,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容易一不小心得罪人,三言两语就让旁人心里不舒服。

    其实,得罪人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脚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有三种暗示最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

    暗示1:想表示关心,在别人听起来却是指手画脚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样啊?”“你屋里怎么这么乱啊”?这就叫评头论足/指手划脚。

    可以称赞说“真棒!祝贺你!”;可是如果你煞有介事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用评价的口吻赞许说:“做得不错”。甚至还要发表一些对其工作的点评和建议,你不觉得哪里怪怪的?

    但你指手画脚地评判他人的时候,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传递给他人的潜台词是“我处在比你高的地位
    ”。

    暗示2:想表示安慰,在别人听起来反而是漠不关心

    “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做错事情就会出错。”

    “没事,我是过来人,这都是小事。”

    “类似这种降低事情重要性”的句型,我们说起来,会以为这是在安慰人家看开点,但在当事人耳里,往往更像站着不腰疼的风凉话。

    “这很正常,大家开始的时候都这样“,否定了新员工的独特性和之前工作的重要性,会让团队成员感到漠不关心。

    求人办事就要一股脑地把想办什么事/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事情来龙去脉是什么/哪些方面是有顾虑的/有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等事先明白/跟人想清楚,才算是尽到求人帮忙的义务。

    暗示3:想表示委婉礼貌,别人听起来却是暗藏心机

    此时我们不知道对方想让我们做什么,但总觉得自己在被别人利用,当然会有一种不爽的感觉。比如有些人在微博上留言,说“在吗”;有人求人办事,说“你什么时候有空?”

    对方一旦明确对你表示有空,就意味着很难拒绝你的要求,这其实有绑架的成分。

    <小诀窍>

    焦点放在“人”身上

    当你想要评判别人的时候,没必要非得用那种指手划脚的评价式表述,不妨试着以自己的感觉为出发点。

    “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啊?”变为“你这样,让我很难做”

    真棒!我要是像你这么有才就好!(对的)

    男朋友当成你这样真的够了”(错)

    “你这样做让我很受伤“”(对)

    安慰人的时候最好强调人,,用”这件事对你真的很可惜,但你的付出,我都知道“来取代”别难过,这件死根本不重要“。

    ”唉,我知道你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结果变成这样,真是非常可惜。“替代”没事的,我是过来人,这都是小事!“

    之前提到员工犯错的例子,领导可以说:”大家辛苦了,你们有多努力我是看在眼里,这个阶段本来就容易出现问题,当我来公司时,表现还不如你们呢。“

    以你为重,突出了个体的差异性(当我来公司时,表现还不如你们呢)

    当我们想求人办事的时候,其实最需要的就是第一时间把要求说清楚,把想办什么事情/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那些方面是有顾虑的,有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等事先想明白,跟人说清楚,才算是尽到了求人帮忙的义务。

    <使用说明>

    沟通这件事,本就是一个点点滴滴/不厌精细的过程。那些说话舒服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口才好,而是他们能预知每个可能的棱角,并且预先进行了包装或改造。

    ”好口才“其实来自”好用心“。

    常用例句

    你这样做让我......

    我认为你做的真的很好,只不过这件事情.....

    你好,我有件事情想找你帮忙,事情是这样的.....打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好说话》——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bi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