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见闲思骑。
当我提前知道夫人周末将去上海出差,于是就萌生了两天骑行的想法。原本意欲骑行江油市的观雾山,当咨询对观雾山了如指掌的乔治时她邀请骑行北川县的擂禹路。
”我们走吧!你去哪里远不及你对旅行的热情重要。”两个目的地对我来说均属骑行空白记录,况且都需要骑行两天时间,所以也就毫不犹豫地欣然应允了。
2013年3月2日凌晨5点半钟,我起床收拾然后出发赶往37公里外的罗江县太平桥集合。
早上8点钟,我们三个“60后”从罗江县城出发,经文星、宝林、塔水、乐兴等乡镇于中午12点钟到达安昌镇。
安昌镇,古称安州,因安昌河而得名,原为安县县城所在地。5·12地震后,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成了下辖的一个乡镇。
我们在安昌镇上一个小餐馆吃过午饭后,又来到河堤上的一个小茶馆中喝茶小憩。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9b1c57c931a25550.png)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沿途公路两旁的田间地里,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让人很是受用。
我曾经多次坐车去过北川县城,唯有这次是骑行单车光临的。昔日的双车道也因灾后重建而扩建成高速公路(S105)了。图片右边是遗留下的一段老公路原貌。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06fe24848ef0073d.png)
老北川县的南边辖区边界——“大禹故里”牌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b37f5bb5e3d62f6e.png)
在“大禹故里”牌坊后不远处的左边就是被誉为“北川第一村(原名为猫儿石村)”的吉娜羌寨。
易地搬迁挪穷窝,多彩羌寨气象新。吉娜,羌语意为美丽女神。吉娜羌寨是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最早建成的永久性集中安置点,房屋按照羌族传统石碉房样式临河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此处山川形胜,农旅结合,是新老北川县之间体验羌族文化的理想之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26ac3d63d38fd524.png)
擂鼓镇是北川老县城通往安县和绵阳市区的门户。在汶川5·12大地震中,这里属灾情最严重的乡镇之一,也是抗震救灾的“生命通道”——擂禹路的起点。
擂鼓坪是北川县最大的一块坪地,灾后重建在此修建了一大片安置房和一个文化中心广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c7a09708adc39ce0.png)
我们继续向北沿着缓坡骑行来到了老北川县城所在地曲山镇。这里已经因为5·12大地震夷为平地而建成世界上原址原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免费开放的地震遗址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33dd1da37615d3f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5d82cdfb29e8215f.png)
大地震以后,我曾经两次进入到老北川县城,目睹了大地震所造成的人亡家破的惨状,再加上S302改道之故,大家只是站在高处远眺了山脚下的老北川县城。
在北川县至阿坝州茂县的(S302)尚在初步通车的任禹路(任家坪至禹里乡)上。 我们穿越了唐家山、马鞍山、黄皮沟、漩坪、十里碑、大马桩和小马桩共7个隧道。除了前2个隧道有3公里以上外,其它5个隧道都在1公里左右。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23060aea77957eb8.png)
在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公里处,这里就是世界上库容量最大的一个地震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
如今深山大泽中的蛟龙被缚,潋滟的湖水和画舫一般的快艇构成了一条群山环抱之中的靓丽风景线。图片中湖畔旁白色的线条就是一半碎石一半土灰的环湖老公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99665cf4b23b58f6.png)
下午5点30分钟,我们共骑行124公里,来到了禹里乡。
禹里乡,以大禹故里而得名。这里不仅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代“大禹八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大禹的故乡,而且还是北周(公元566年)设立北川县(治城)的所在地(老老北川)。1934年4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十八军八十师进驻治城,1935年7月19日撤离此地,城区内外一切房屋毁于战乱。此后,逐步恢复街房直到解放以后。这也就是正在新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红军长征纪念馆之所以会坐落在禹里乡的历史依据。1952年9月,因县城交通不便,经川北行署批准又将县城迁至曲山镇(老北川)。2009年2月6日,因汶川大地震再迁至永昌镇(新北川)。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bf4b0d3601444ec5.png)
丰富的晚餐之后,我们早早地歇息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2d7eb12b8e27321a.png)
次日早上8点钟,我们在旅社楼下简单地吃过早餐就开始反向骑行擂禹路了。
我们站在高坡上可以清晰地鸟瞰禹里乡的全貌。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1ed46a31167c73e3.png)
骑游天下山川,只留车辙一行和汗珠一串。
眼下这条在抗震救灾中曾经担当“生命通道”的碎石泥巴公路,因宽敞、平坦、直线的任禹公路的开通而被冷落。此路似乎就成为本地山民与外地骑行爱好者的“专用车道”了。当然,雨雪天还是不太适合骑行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799219fb49d67836.png)
沿途散居的山里人家,从上山到下山过程中貌似不足百户。
能够在深山峡谷中休养生息的大山子民,如果没有一颗致虚守静的淡定心情和一种为而不争的达观态度,就不可能世世代代在此安身立命和安居乐业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b044ba28b270a979.png)
张网以待,只等燕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0b9cfcf2f2cfdee9.png)
偌大的山里,车马稀人烟少,彷如仙境;除了风啸、鸟鸣、鸡叫、狗吠这四种声音以外,几乎是寂然无声的。
从山脚直到山头,道路一直是弯又弯、坡连坡。我们一边推行抑或骑行,一边高唱着《山路十八弯》,缓慢上行。
偶尔遇到的淳朴的山里人我就打听地图上显示的帽合山的来历,几乎所有的人包括老年人都众口一声回答说:听老年人以前说就叫帽合山(冒火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73390f343634144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cd502109f52bb40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9e74cf46d9fd428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e037d9d35fc062f9.png)
站在海拔1895米的山顶,回首苍茫来时路,山脚下的禹里乡仍然依稀可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e9cb96c0091eaa6c.png)
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愈知宇宙宽。
从早上8点钟到下午2点钟,以2.5公里/小时的速度共骑行约15公里之后,我们到达了帽合山顶。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0ad6efe2eed18600.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eea4412b57294d1b.png)
由于昨天晚上忘记购买干粮,当到了天风浩荡、荒无人烟的山顶时,我们躲藏在避风的山坳里就只有把糖果、饼干之类的小食品当作午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8ceb1fc3b7b430ee.png)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羌”字与“美”和“羊”字或多或少有些象形。乔帮主拾得的这枝树杈就很像一个羊角符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14006cc15cb1e3e6.png)
日头已偏西,山高路又远。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开始骑行24公里的下山坡路了。
车况要好,技术要精,安全通过才放心。依平常骑行经验,下山是最轻松不过的事情了。可是,丛山峻岭,壁立万仞的群山,路况险要,弯急坡陡的道路,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地敞开放坡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39347fe7afa0c84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56f6cdaa30e1f2f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64c6610965fb6d81.png)
冒火山,公安执勤服务站牌子上写的真是冒火山啊!我问当地一位正在晾晒地道的中药材的老乡,他仍然是不知所以然而通俗易懂地解释说,冒火山就是翻山翻得人冒火的山。的确是,上坡骑行屁股冒火,下坡骑行刹车冒火。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4a43e0b3ee1f0224.png)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了关内老百姓的出行,8月下旬,第二炮兵某工程团的官兵继续坚守灾区,打通了关系北川县13个乡镇群众生产生活的一条重要通道——“擂禹路”。冒余震、斗山洪、战塌方……经过官兵180多天的顽强奋战,10月底,这条备受关注的羌乡“希望之路”、“爱民之路”胜利完工,二炮某团成为最后一支撤离的救灾部队。
公路旁边巨大的石头上镌刻着“第二炮兵抢通擂禹路纪念”几个大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b7883c00d6638351.png)
我们与前来接应的两位德阳骑友从宝林镇骑行到罗江县城已经晚上10点钟了,考虑到体能消耗过大的缘故,罗江两位骑友各自回家,德阳三位骑友搭车回了德阳。
![](https://img.haomeiwen.com/i13305230/c00aea5cf5389ad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