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乐与节制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20:50 被阅读0次

关于享乐与节制,后来的儒家文献也是有响应的。儒家文献《礼记》记载“子贡观于蜡”.

有一次孔子弟子子贡去观看蜡祭,回来孔子问他:赐(子贡名端木赐),观感如何呀?子贡回答:哎哟,这个节日真有点太放肆了,“一国之人皆若狂”!大家大吃大喝,喝醉了许多人,狂欢得过分了,“赐未知其乐也”,我不觉着它有多么乐。

孔子听了,却说:“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孔子说,这你就不懂了。“蜡”字解释上有分歧,也写成“腊”(xī),肉干的意思。所谓“百日之蜡”就是“百日之腊”,是说乡民们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都过的是节俭、干枯的日子;“一日之泽”,今天放开、滋润地过一下,是必要的。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不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同弓箭的“一张一弛”,这是“文武之道”:农耕生活,一年四季都是艰辛的劳作,生活很枯涩、艰苦,就像晒干的肉似的。不适度地放纵一下、润泽一下,生命还怎么延续?像拉弓一样,弓老是张着,最后是要崩断的。所以,生活要张弛有度。

孔子这样说,把节日的生活意义充分表达出来了。人为什么要过节?现代人,一周就要休息两天,其实就是文武之道。其实孔夫子所说的道理也不是他发明的,《蟋蟀》的“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就是孔子言论的先声。古人说“温柔敦厚”是诗教的结果,其实“好乐无荒”也是后来中国人的基本生存哲学。富日子好说,就是穷日子,穷得如杨白劳,过年也要给宝贝闺女买一段红头绳扎在头上,喜气一把。

诗篇既然表达的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哲学,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一“中道”的生活原则又是如何产生的?换句话说,它的文化背景是什么?这可以从“过年”这一节日的起源来回答。因为有了年节,才有过年的歌唱。中国人说的过年,其实包含诸多节目,例如上面所说的“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文献说“伊耆氏始为蜡”,“伊耆氏”就是传说中“尧舜”的“尧”,尧的姓就是伊耆氏。

相关文章

  • 享乐与节制

    关于享乐与节制,后来的儒家文献也是有响应的。儒家文献《礼记》记载“子贡观于蜡”. 有一次孔子弟子子贡去观看蜡祭,回...

  • 适当节制欲望,保持身心和谐

    (美文来自网络) 在禁欲主义与纵欲主义对立的两极之间,有一种节制的观点。 人们通过享乐的节制和生活的协调,才能得到...

  • 灭亡

    我就这样死了,死法和别人一样。 我生来是个享乐的人,倒不是无节制的快乐,我和任何人一样,工作,享乐。 我乐观,欢笑...

  • 2021-11-08

    没有底线的胡亥:享乐没有节制,对上天没有敬畏,待兄弟姐妹没有恩慈,还不如畜牲! 前面奇阶讲到胡亥以享乐主义为自己的...

  • 1.6 延迟满足

    人性的本能是享乐主义,总是追求最好的,并希望立即享受。但不加以节制的这种放任这种享乐的行为也多半只能贪图一时之快,...

  • 奉献与享乐

    一个月前,去看了一部叫《芳华》的电影,当时感触不是很大。隔日上班的同事也看了这部电影,吃饭的时候竟然吵了起来,说起...

  • 享乐与避难

    叔本华曾说: 这个世界仅有一盏天平, 就是灾难痛苦和邪恶罪行对等的天平, 除此之外再无其它, 衡量自己幸福的标准不...

  • 享乐与自律

    人们总是偏好于享乐,若是自律能带来更多快乐,可能更愿意自律了吧~

  • 享乐与庆祝

    这个主题,我好喜欢。也有很多话聊。刚刚结束为期一周的云南行。请了一周假花了六七千块,报了一个私人小团,从杭州出发,...

  • 享乐与乐趣

    我们赋予了“享乐”另一个名字:“乐趣”。 享乐虽有助于维持于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 有人心情不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享乐与节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gn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