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国学与传统文化
年少最羡林和靖,不知往后无深山

年少最羡林和靖,不知往后无深山

作者: 落北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21:02 被阅读40次

    我向来很羡慕那些把“出世”做到极致的人。有人“出世”是为了“入世”,比如山中宰相,比如东晋名流。但有人“出世”是为了追随自己的内心,于盛世或乱世中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

    比如,我想说的,林和靖。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因他四十多岁后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死于孤山,葬于孤山。

    孤山在西湖的北面湖中,是葛岭山的一支,三十八公尺高,是西湖最低的山;东面连接白堤,西侧与西泠桥相接,由于孤立湖中,显得孤峰耸峙,故名孤山。

    林和靖在这里遍植梅树,每到梅花盛开时,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他逃离了江湖纷扰,每日只是赏梅、饮酒、吟诗、作词,怡然自得,后人因此称他「梅妻」。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梅以和靖为知已,可以不恨矣。」诚然是中肯之言,可为林和靖之爱梅程度,做最贴切的旁白。

    他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其中颔联作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无论何时读来,都觉口齿生香。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他性情淡泊,却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

    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自给自足,恬然自乐的生活。

    以前曾有人和我开玩笑说,林逋不是以梅为妻吗?这几百棵梅树,真是后宫佳丽三千啊。当然,玩笑归玩笑。我相信林和靖对这些树的感情,甚至可能多过世人所揣测的爱情。这是他的物质与精神的寄托,也许是他的命。

    其实凭林和靖学识品德,高官厚禄唾手可得。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但他绝不回访。相传,他从家乡奉化带去两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传说,在林和靖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

    他在一首咏鹤诗中写道:

    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

    这位诗人终身未娶,一生以种梅养鹤为乐。时人谓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

    林和靖的一生是隐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学术的一生。他写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传下来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

    很可惜,这种人可能只活在书卷当中了。有钱在山里造别墅开果园的人,写不出如此纯粹适意的诗句。满腹诗才的人,可能正在大城市的某个角落苟且偷生。最重要的是,不知还有多少人会认为“浮名浮利”,是“虚苦劳神”,而并非趋之若鹜。

    今天突然想起,我喜欢林和靖。

    只是我回头时,背后已无深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少最羡林和靖,不知往后无深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gz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