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恢复我的有节奏的生活。
一周没有跑步没有写文了,午后我来到离家最近的公园,还没进门,一路上看见好几个在路边给死人烧纸钱的,原来,阴历快十月一了,我看看手机上的日历,也想起那句“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民间有“十月一鬼穿衣”的风俗。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祭祖节”,是中华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民间将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据说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十月初一是冬天的第一天,往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关于这一类的节日,我知之甚少,少时问及母亲时,她总是有些避讳的,想必她是怕女孩子会害怕吧,刚才看见烧纸的,我马上给母亲打电话询问用不用我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烧纸,母亲依然说不用,好吧,顺者为孝。
“寒衣节”的来历据说有三种:
1、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2、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3、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秦始皇垂涎其美貌,欲纳为妃。孟姜女不畏强暴,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
原来,一个“寒衣节”有这么多来历,不得不说央央中华,文化底蕴深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