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堂书院位于广州粤秀山,为阮元所创设。
阮元是骈体文的倡导者,阮元力图为骈文争得正统地位,事实上是为汉学在文学领域争得正宗地位。阮元的文学主张对学海堂的文学教学影响很大。他的“文笔论”也渗透于学海堂的文学教学活动中。阮元身为学海堂的主讲,其“文笔”的骈文思想应该是渗透到学海堂学生的头脑中了。学海堂重视骈文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很重视骈文写作,每次考课都有骈文的写作。
学海堂的文学教学活动并不仅仅限于死板的课堂、枯燥的书本中,而是精心营造幽雅的文学创作环境。学海堂背山临水,远离尘嚣,是读书治学、为文作赋的绝佳场所。阮元对学海堂院址选择及院内建设可谓煞费苦心。学海堂地址选择三易其地,“初拟于前明南园旧址,略觉湫隘;又拟于城西文澜书院,以地少风景;最后拟于河南海幢寺旁,亦嫌近市。相视久之,遂定于粤秀山”。粤秀山“山半石岩,古木荫翳,绿榕红棉,交柯接叶”。阮元称之:“六艺于此,发其秀辉;百宝所集,避其神采。洵文苑之丽,区儒林之古境也”。
学海堂在培养人才和学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自从阮元建立学海堂,广东学子“见闻日扩,而其文亦渐近纯熟,岭海人物,蒸蒸日上,不致为风气所囿者,学海堂之力也”;“粤人知博雅,皆自此堂启之”。学海堂学生文集有30多种,有著述问世的学生,今可查者达300余人,几千种书。学海堂将学生课艺文编辑成册,有《学海堂集》4集,共90卷,所收诗文2000多篇。这些文集不仅仅是学生课艺之佳作,也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海堂的文学教学和朴学教学一样,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