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其实早就有了,只是自从《西游2》之后倒徐倒周的声音愈演愈烈,都说他们是消费自身价值,胡乱篡改经典,支持的到是见的不多。由此又想到近些年来这些翻拍或者续拍的经典IP,大多数收获的都是倒彩,到底真是影视工作者一代不如一代了,还是大家的口味越来越刁了,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翻拍众多IP,首先是集中在四大名著上,特别是《西游记》。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就不做细致的统计了,在此简单列上几个近些年来活跃于电影电视屏幕上的有关《西游记》的故事。
每一部都是大制作啊 这些电视剧你都看了吗不管是谁拍,花多少钱请哪些大牌,最后观众都不忘了来一句,“还是不如86版央视的《西游记》”。难道真的这30多年来都拍不出能和那部电视剧能媲美的西天取经的故事吗?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之前的电视剧拍摄水准高,还是它在观众心中的定位高。
我从不否认老版《西游记》在中国电视史上的崇高价值,也始终肯定它对无数国人的深远影响。我觉得大家对它推崇备至,把它视为无法跨越的高峰,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拍摄辛苦,阻力重重。相信大家也都看过不少背景资料,主创人员访谈、再聚首诸如此类的节目,在那个物质还比较贫乏的年代,又在得不到政府部门有力支持,拍摄周期长、取景地点多,恐怕以后的影视剧是很难再遇到了。
2.节目匮乏难遇对手。当时的中国电视银屏,影视剧是十分匮乏的。虽然你现在还能说出一些很响的名字,比如《大侠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济公》《聊斋》《红楼梦》等等这些,别忘了他们都是散落在整个80年代的,基本上同一时期,很难有好看的电视剧扎堆,所以一旦有一部拍摄精良的电视剧,那一定要霸占观众的脑海很多年。
3.神话主题老少皆宜。在那个社会风气还比较闭塞的年代,电视剧里的情爱内容,是一定要被家长过滤掉的。大多数电视剧恐怕是不会让小孩子看的,怕把孩子教坏了。但是《西游记》不怕,里面的漂亮姑娘都是妖怪,小孩看了都要离漂亮的姑娘远远的,家长高兴还来不及。没有激烈的打斗,老人也能看,不会嫌吵嫌闹嫌乱叫。全家人高高兴兴的看一部电视剧,多好。
4.拍摄手段必须高超。老导演在多次访谈中都提到,拍摄时使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特效,在当时绝对是让广大观众震撼的。当然对于现在看惯了CG动画、绿幕特效,动不动就是3DIMAX的观众来说那些都太小儿科了。
5.主要演员特别敬业。这主要就是说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了,正经的绍兴戏演员,敬业且专业。而因为演员个人原因导致唐僧前后换了三个人扮演,确实不能说是敬业,当然其他演员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6.原班人马再拍续集。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我印象中《十六岁花季》的主要原班人马再拍过续集《走过花季》,其他的好像还真没见过。这就相当于把原剧集的影响力扩大了好几倍,虽然续集有的地方还不如第一部拍的好。
简单想了这么几点,当然还有别的原因。因为这部电视剧太早,甚至早过了很多人读原著的时间,所以大家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原著最忠实的展现。而且对于《西游记》这样一部神怪小说,很多人也就懒的再读原著了,这同样导致了之后再拍摄的影视剧,只要和这部的主体风格不同,大家就不买账——也就除了《大话西游》,因为大家都没把它当西游的故事看。
我想作为一个合格的观众,在谈论某个翻拍是不是忠于原著的时候,首先自己要读原著。你都不知道孙悟空本来就杀人不眨眼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不知道猪八戒本领高强只是装傻充愣始终一颗色心,不知道沙和尚当年在流沙河就是靠吃人过日子,不知道唐僧嘴上佛祖慈悲一遇难题就甩锅也是个翻脸无情的人,那怎么来谈论原著精神呢?当然,剧情明显戏说胡扯的除外。
相对于翻拍《西游记》的电影电视都不被观众买账,倒是新版《三国》和新版《水浒传》很受观众好评,当然其中也有讨伐的声音,但总归还是肯定的多。这一方面不能不归咎为演员和导演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是符合当下人审美的。反面教材是新版《红楼梦》。
很多人一上来就表示接受不了昆曲造型,所以就骂;接受不了背景阴暗声音鬼魅,所以就骂;接受不了旁白叙述,所以就骂。到最后连一个吐漱口水的动作都要骂,好像新版的故事从头到尾就是为了锻炼观众诋毁剧组人员的能力的。
其实我看新版《红楼梦》也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我认为它是一部好的电视剧。它只是在很多地方不符合当下人的审美,但这首先不代表它不是美的,其次不代表它不会得到以后人的认同。况且它制作精良的地方远超过不少国内电视剧,就像张艺谋说的“你块头大,不骂你骂谁”。吸引注意力越多,受到指责自然也会增多。
翻拍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本事就是担风险的事,因为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自带流量的IP,自然要承受更多的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翻拍不代表不能超越前者,原版也不代表什么都是最好的。如果原版走偏了,翻拍改过来,那倒是要翻拍来背锅咯。
中国人传统就是尊古而贬今的。要想今人超过古人,只能等今人变成古人。
明天来谈谈另一个翻拍作品集中的大I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