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第二期打卡开始,我决定先写一份一期的总结,也可作二期的励志宣言,鞭策自己奋勇前进。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所谓归属感,就是被认可和接纳的感觉。所谓价值感,就是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的感觉。而这两者,我在这个精英群都得到了。
先说归属感。
前几天北方老师修改群名后,说了一句:要突出“写作”。这是极必要的。这个群,就是一群爱好写作的人聚集之地,大家彼此都爱文字、懂文学。尤其是这个“懂”字,现实中太缺——“我懂你”比“我爱你”更难。人际交往中,同样的一段话,和不同的人讲,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有的心领神会,相逢恨晚,有的不知所云,如坐针毡,更不幸的是,现实中,后者居多。
所幸,有微信,有这么一个“懂你”的群。在这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自真心地评论文章,实心实意地指出不足。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在这里,这句话不灵。大家能彼此接受每个人写作的个性、文体的偏好、思想的迥异,求同中存异,存异中求同,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就是归属感。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贾老师的话:咱们的群风清气正,吐真言实,论理说据,不藏不掖,真真受益呢。言者有心,听者有意。交流研讨,共同提高。大好!
再说价值感。
前些天,写了一篇打卡作业《两捆菠菜后面的故事》,转到朋友圈后,被教科局公众号主编看到,商量能不能转,我说行,你给我起个笔名吧(赶个时髦,更有作家范儿),于是以“刘岩”为名,发到了教科局公众号,紧接着,又转到了洪洞588平台,两个平台有6000多人关注。再看下面读者的评论,看的我心花怒放,眼眶都快湿润了——一很久没有感受到自己如此有价值。这些评论者,没有人认识我(确切说是不认识“刘岩”),不会有捧场、鼓励的用意,纯粹因为文章。作为一名“码字”手艺人,这是何等荣耀。而这份荣耀,来源于这个打卡群的督促和所有群友的激励。
同时,我也认识到,这份价值感,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热爱。如果自己对生活中城管和小贩的矛盾没有思考,对卖菠菜的大爷无动于衷,那就没有这篇被大家认可的作品。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又想起贾老师的话:写生活是创作的唯一出路。编故事,那只是文字搬运工,属体力劳动范畴,费力不讨好,挣得工资少,没人能看得起,也会被时代淘汰。多思多写,用爱用心去写,才会受人注目,受人尊重。作家是塑造灵魂的,而不是码字的。思想的高度,决定作品的深度。
最后,说一段题外话。
贾老师在对群主《白头发》的点评中指出:“不必来个诗经里如何经,辞源里如何源,寻根究底,大可不必,你说呢,娟子?”
对此,我不十分赞同。
思想也好,语言也罢,有些东西,伟人和哲人已经总结的非常到位,非常经典,寻根究底、搬来即可,不必自己另起炉灶——一只要能表情达意,哪怕有吊书袋子之嫌,又有何妨。
你说呢,贾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