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界定
创新=有不同+有价值+可执行
创新的障碍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有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案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绪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什么样的表现是思维定位?
举例:1)“我们既然已是独家,为啥还要改变?”;2)“我们这儿就是这么做事的”;3)一提新想法,他就说“这个新想法,有风险啊”;4)老板总是说“想法很赞,可我们既没钱,也没资源实施”;5)“老板去年就拒绝过这个想法,你凭什么觉得他现在会改变想法”;6)“这个跟我无关,还是让别人当出头鸟吧”
创新的流程
四步法:拆解现状-->工具改造-->挖掘价值-->可执行化
说明:1)个人理解,拆解可以是流程、产品硬件、功能、属性等等,把一项项都列出来。在面向一个主题,开展这个步骤时,怎么去拆解可以参考过往的案例和经历。但每一个案例都有其独特性,拆解的方法/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例去探索的。2)工具改造的目的是打破思维定势,引出新的想法;3)思考怎么去执行、实现,必须在挖掘价值之后。没有挖掘完价值无需思考可行性,这样也避免让可行性成为最终落地的绊脚石,因为人往往会因为可行性困难而退缩。
创新工具I重构法
把现状(产品、服务、流程等)拆解成不同的部分,重新排列这些部分(空间或时间重构)
除了重新排列,可以删除某部分,这样可以达到降本或缩减流程的效果。
例如:冰箱冷藏、保鲜空间的不同组合或者删除某一个
个人理解,该方案拆解的方案:拆解这个产品、流程等由哪些部分组成
举例:
主题是缩短购物流程。
买衣服流程包括进店-->选商品-->进试衣间-->试穿-->做决定-->走出试衣间-->排队-->付款。
重构:付款和做决定关联。
价值:避免客户在走出试衣间、排队过程中改变购买决定。
可执行:试衣间或衣服标签上加付款二维码,做决定后直接付款
创新工具II整合法
作用是打破功能性思维定势。让系统内的某个组件/部分,承担原本它不具备的功能,或完成原本不由它完成的任务
拆解的方案:可氛围内部和外部。内部为研究对象本身,可拆可不拆。外部可以是研究对象本身所处的大系统、该大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用户周边(日常、喜好)等。
个人觉得内部的拆解也可以按照功能拆解,不一定要硬件拆解。这个需要根据主题的需求找个合适方式。
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可以只包含大系统,也可以包含大系统、外部环境多拆解维度。个人认为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提供可以整合的要素/变量,为创造出不同做铺垫。
该工具方法是将内部间拆解项组合,或者将内部和外部间的拆解项组合,然后思考每个组合是否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关于组合,可以系统性的两两枚举,可以随机挑选等。
举例:
主题:让人在医院多用酒精液洗手
整合:酒精储存到门把手上,让人触手可得
创新工具III链接法
建立原本没有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联,改变或消除原本有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拆解方案:列出主题的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
此时内部变量是所拆解对象的属性。例如杯子,杯身的颜色、杯身的大小、杯盖的形状等等。例如ePT系统,电池的容量、电机功率等。
外部变量同整合法。
该工具也方法是将内部间拆解项组合,或者将内部和外部间的拆解项组合,然后思考每个组合是否存在关联,选择没有关联的组合,思考该组合能否产生关联,得到价值。
举例:内部变量——杯盖的颜色 和 外部变量——饮料温度产生关联。温度高的可以为红色。
创新沟通工具 价值树
在创新的流程中融入客户的观点,对客户的价值
探索产品或服务对于现有及潜在客户的所有价值
用清晰的方式展示新产品/想法,吸引他人兴趣与热情
就是要描述客户使用这个创新产品,他得到了什么。不要描述,产品怎么样怎么样,这些是产品特性,不是产品价值。
其它
案例主题的选择是有技巧的,不能太大不能太小。例如公司降本就太大了,某零部件降本就可以。
不同主题应该适用于不用的方案,但老师也没明确。
拆解的颗粒度也需要探索。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创新是一种生活和做事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