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于一只螳螂。
高二开学报道日,全班同学都在楼道排队等待分座位。我在女生中身高算是比较高的,排在女生的队尾。排在后面的就是男生。原本悉悉窣窣的聊天背景声中,清晰的提示声进入我的耳中。“你们看这是一只什么虫子?”也是出于好奇,我回头去找这个声音的来源,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眼神接触。男生们可能也没料到事件的当事人会回头,整的他们反倒也有点紧张了,忙说“你后背有只螳螂”。我本也不是个怕螳螂的小姑娘,但也不想后背有不请自来的小伙伴,便请求他们帮我拿走。是他伸手拿走了我后背的螳螂。这是我们的第一次交流。后来进入教室分得座位,我还跟他成了同桌。只不过,我所在的列永远不变,我每两周都会换一波同桌。
经过高一的适应,高二的学习生活节奏已经很熟悉了。现在回忆,高二的时光是高中生活中最舒服的一年。也能有多余的精力关心一下身边的八卦了。虽然对选择了理科无怨无悔,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物理成绩徘徊在及格线附近。这是我唯一承认需要天赋才能学好的科目,而我并不具备。物理学的失败,也没有影响我快乐的高二生活。
这一年,他在我生命中的位置,仅仅是短暂的同桌。最多的时候,大家都是各自做题,各自安好。但有时候也会气得我浑身发抖。具体的事件已经记不清了,记忆中只剩下气愤的情绪。他那时个头不大,放在男生堆里,算是长的清秀的。对于他学习能力的印象是,感觉他都不用费力,就能考好数学和物理,真真是男生的理科脑。当时跟他也不是特别熟,主要是我当时在感情方面也没开窍,也不关心他的其他方面。
由于我所在的列常年不换位置,我就拥有了固定的前后桌。前桌是一个眼窝很深的男生,皮肤也是偏黑的,头发是当时很盛行的长发分头。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我都认为他是混血儿或者是少数民族,给我很神秘的感觉。到后来时间久了,发现他也是个很爱开玩笑的开朗大男孩。对了,他还是生物课代表。后桌也是个男生。哎!没办法,身高原因,从小混迹在男生堆里。后桌也还算是清秀白净的男生吧,对他最深的印象是不会查词典,总让我帮他查,中文词典还好一些,英文词典简直是灾难。在他的鞭策下,我后来甚至都练就了一翻准的技能。现在想想,他是不是对我有点意思。高二毕业时还送了我两盘磁带,具体是后街男孩还是西城男孩就记不清了。其实我到现在也分不清这两个组合。很暴露年龄啊!偶尔的斜后桌,是我混的最熟的高二同学,后来我们还是大学校友。这是一位一到夏秋换季就牛黄解毒片当饭吃的上火包,数学分常好,并且恃宠而骄,敢跟数学老师顶嘴吵架的奇葩。数学老师也是好脾气,惜才,也不跟他真生气,依然很喜欢他。
从小混迹男生群体中,导致我的记忆中大部分是跟男生们的交集,对女生的印象不是很深。当然,在不同阶段,我肯定也是有女生友谊的,只是后来慢慢长大,分离远行,联系也渐渐稀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