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由苏宁金融举办的2019苏宁金融智慧投资高峰论坛今日在南京举办。东南大学的杨勇杨教授、顾慧君、焦文龙、陶寅闓出席论坛并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表了自己观点。圆桌论坛由金融界总编辑巫云峰主持。
主持人巫云峰: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金融界总编辑巫云峰,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19苏宁金融智慧投资高峰论坛,也非常荣幸能和四位专家探讨金融投顾,金融界是1999年正式上线的,到今年正好是20年,在座的有很多金融圈的老朋友和新朋友,我想我们已经和大家一起经历了20年的风雨。其实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智能投顾,而金融界在2016年也推出了我们自己的智能投顾07智投,所以今天我是作为行业的观察者、行业的参与者以及用户,我自己也是智能投顾的一个用户,来和我们的四位专家一起交流,非常高兴。
回到我们今天的这个主题“智能投顾”,其实从全球范围内,我们看智能投顾最开始的出现应该是差不多在2011年,一家公司出现之后引领全球智能投顾的风潮。而中国的智能投顾大概是在2014年、2015年开始萌芽,我们把2016年定为中国智能投顾的元年。我们看到一些数据,2015年的时候花旗发布过一个报告,他认为十年之后,美国智能投顾规模可以达到5万亿美元。另外有一家科尔迷(音)的咨询公司,他们分析指出2020年,实际上也就是明年,美国智能投顾的规模能够达到2.2万亿美金,我们中国一家公司的预测是到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的规模能够达到超过5万亿人民币。
其实从元年到现在,三年了,三年的时间,我觉得在这个时点上我们来讨论智能投顾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最开始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它会引发很高的关注,甚至于一些超出普通关注度的热情,但是三年足以让大家可以真正冷静思考。
2019年,距我们刚才提到2020年的这样一个时点已经近在眼前了,但是不管是2.2万亿美金也好,还是5万亿人民币也好,我想恐怕我们距离这样的规模还差很远,甚至于这两年风投都在这个方向上低了很多。
第一个问题我们想谈一谈智能投顾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或者说其实我们觉得它冷下来之后未达预期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因素在制约?
我们先请东南大学的杨勇杨教授。
嘉宾杨勇:谢谢!关于智能投顾,虽然最近才开始起步,但是任何新生事物起步都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发展到现在,大家发现可能是从前期炒得比较热,进入到相对于一个冷静期。这个冷静期的因素比较多,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从用户角度来说可能是感知,从我们投资者来说,可能会发现智能投顾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可能比预期的要低,甚至说有时候要差,这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影响。
当然,除了投资者这方面来说,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从我们智能投顾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说也是这样一个问题,比如说智能投顾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算法的问题,包括前面都提到了我们许多大数据的不完整,包括市场结构也在变化等等,甚至说我们有许多的一些投资标的,一些投资选择等等。
这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主持人巫云峰:我想杨教授一上来就点出比较关键的就是收益,的确,投资者把钱交给我们的基金经理还是说给到我们的智能投顾,其实都是希望能够带来符合他们预期的回报甚至于超出,所以如果未达预期大家肯定会有一些想法。顾博士您怎么看?
嘉宾顾慧君:确实智能投顾在2018年遇到一个低潮,这是很难否认的一个现象。但是我觉得从2018年以后,随着资管新规等等这些监管文件的出台,我觉得反而给智能投顾打开一个窗口,从过去的过热到冷静,现在可以在金融市场逐渐规范化的情况下开始缓慢爬坡的过程。我觉得大家也不要把中国的智能投顾跟美国的智能投顾比,因为大家的制度环境有非常大的差别,大家的市场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大家看美国智能投顾管理的规模,随着401K,量上有非常大的变化,中国的还没有这样一个强制性的投资制度,所以很难期望我们的基金管理规模或者智能投顾的规模有非常爆发性的增长。
第二个是市场的问题,我们的市场有效性跟美国相比确实是不足的,所以我们市场当中存在大量的能够跑赢被动投资的基金经理。从智能投顾这个角度来看,刚才我们的王总在介绍的时候也讲到,严格讲它应该是一个机器人投顾,叫一体化或者自动化,目前来说很难,特别是在一个有效性不足的市场,我们这些机器人算法或者是我们的这些量化的投资方法能够打败我们主动管理型的基金经理。投资者在这个选择的过程当中,他就会在市场好的时候就跟那些主动管理的基金比,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他就跟债券的基金比。我觉得能够在市场占用特定人群,把这部分收益做得相对稳健,对于未来智能投顾博取一个大的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主持人巫云峰:顾博士提到两点,我觉得第二点对于投资者的教育也是未来智能投顾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为投资是一次长跑,它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而我们需要放到更长的时间区间。当时刚才顾博士提到美国的401K,我们中国还没有类似于的政策。我们的基金经理,我们高智商的人群让他们谈一谈现在的智能投顾是什么样的状况。
嘉宾焦文龙:从务实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是这个问题,智能投顾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高级黑,最后发现是一个人工之诈,出现了这么一个笑话,过分放大了所谓智能这个部位的功能,任意地去拔高它,提升了客户的预期,最后又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还有一种叫低级红,低级红是什么人呢?他其实对这个资产的部类以及资产的归类以及资产管理过程风险的认知处于非常低级的,按道理来讲运作这个资产有极大的风险,但是他没有办法取得客户的信任,所以他讲说我这个是人工智能,因为讲不清楚,所以说这是人工智能。正是因为有这两类人的存在,使得这个市场大家的感受稍微差一点,所以投资方觉得说这个东西好像离预期差距比较远。未来我觉得突破这个瓶颈,最主要的是说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职能边界做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哪些可以落地,哪些可以干,我们就干能干的事儿,而不是说只仰望星空,从来不脚踏实地。
嘉宾陶寅闓:大家好!我在汇添富负责FOF投资和智能投顾的产品研发和资产管理,我们对智能投顾的理解,我觉得它之所以没有那么澎湃的大家想像中的那样发展,其实还是有挺客观的原因在。一方面,其实它的产品设计,包括用户的体验,都没有到一个非常契合的水准上面,甚至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我是做投顾管理,从我投顾管理的过程中来说遇到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就是主动和被动之争。我们当然想为客户省一些钱,选一些低廉的被动投资的基金。但是中国的国情放这儿,你选主动的公募基金似乎能取得更好的结果,但是这个费用确实比较高,不仅有1.5%的管理费,还有其他的费用,这个在一个长跑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大拖累的。你说你选一个被动的,也行,但是对于择机的水平要求非常非常高,你说你长跑十年,你选一个消费的ETF连接,我觉得大家会非常非常开心。哪怕你选一个沪深300的,也会非常非常开心。但是你如果不幸选择了一个上证中指的,恐怕就要比较伤心了。这个选择我觉得这是制约产品竞争力和收益率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还有我们对于客户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的理解,其实远没有到达智能,这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会往前迈很大一步。最后想说,零钱宝好啊,给力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