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属于自编小说,初次动笔,想写一点跟目前受众网文不大一样的东西。很多内容、构架还没有完全想清楚,多多包涵~
元玏是北方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里还没有被开采,家家户户依山傍水。那时候河水还很大,不过当时村民们还没有修建桥梁的能力和资金。村庄被那条大河分成两片儿,河南边和河北边。河北边人居多,都是老一辈一开始生活的地方,多以窑洞土房为主,学校当时也建在那里。河南边显得比较冷清,只有一些有钱的富农在那里翻盖了一些瓦房。
徐木宇住在河北边,上学的路程就是从家里走过一段大石头铺成的下坡路,到终点那里有个阁楼,从阁楼往左手边拐走大概2、3百米就到达学校。他10岁时候走了那段路4年了,每天背着一个不知道缝补过多少遍的破书包,那里面装着几本他心爱的书,还有平时上课用的石板。又是一个灰蒙蒙的下雪天,学校里同学们围着热炕在暖手。虽说火烧的旺,但也只能课下勉强到那里取暖,上课时候大家还是冻得直跺脚。
徐木宇当时属于比较调皮的学生,上课总是东张西望,有时候溜出去捉鸟掏鸟蛋,但是老师讲的东西他都能及时或者下来吸收。他很少认真完成作业,因为家里实在没什么写作业的环境。有两个姐姐,大姐成天忙着养猪,还有个弟弟读了几天书就跟别人学木匠去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妹妹,母亲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小的,不知道是男是女。二姐和三妹年龄稍大一些,照顾四妹。父亲比较懒惰,常常在下坡路口和别人闲唠,芒种时候经常拿着锄头就在那里从日出到日落呆坐半天。所以家里的很多事情,包括挑水、劈柴就都交在13岁的木宇身上。索性脑袋瓜比较聪明,考试时候都能达到优秀水平,老师也就不奈何他了。
一年秋天,又是平常的一天,和往常一样,木宇伴着夕阳的尾巴放学回家,今天的夕阳似乎落得有点慢,他在想:太阳的另一端是什么呢?回到家里,母亲正在做一家人的晚饭,又是玉米面疙瘩,还有一些刚蒸出锅的窝窝头。父亲在炕上躺着,等着母亲把饭端到手中。父亲看到他回来了,招呼着:小宇回来了,今天坡下边那家生了,又是个女孩儿。木宇知道,父亲说的是那个姓林的邻居,他们有一个女儿,比他小4岁,家里有几头猪,有许多鸡,家人不让她上学,每天都在喂养那些动物。他们一直想要个儿子,看来这次一家人又要失望了。失神间,隐约听见父亲好像在嘀咕:不知道你妈给你们添个妹妹还是弟弟啊,不过你妈那个肚子也不怎么争气,多半又是个女娃。
木宇自己去挑水了,水井离得比较远,要走过那段下坡路,绕过阁洞,到河边才有一口大井。不过挑了多年的木宇已经习惯了水的重量,他的肩膀被压出了深深的印痕。他熟练地走着一成不变的道路,回到家,母亲做好饭了,抵着大肚子把饭端到父亲手中,吆喝木宇他们自己盛饭去。木宇跟大姐最亲,顺便给大姐盛了一碗。对10岁的木宇来说,刚干完体力活,他需要两大碗疙瘩再加三个窝窝头才能吃饱。听着四妹的哭声,他知道她又饿了。因为母亲平常总是最后吃,饭总是剩个底儿,吃不好奶就不好。木宇把拿起的一个窝窝头又犹犹豫豫地放了回去,从刚盛好的第二碗饭里舀了一大勺放回锅里。
吃过饭后,母亲抱起了四妹,哄她睡觉。难得清闲的二姐和三妹也出去玩跳格子了,木宇自己一个人到后山里散散步。他想起了父亲说下边那家生了个女孩,想着母亲会给自己生个弟弟还是妹妹呢?生个妹妹吧,这样就可以跟刚生的那个林姓姑娘作伴了。看着黑黝黝的山峦,他想:山的那头又是什么呢?他记得他跟母亲回姥姥家时候,都是走山路,姥姥家是在另一个村子,每次去都要步行半天,山的那头是和姥姥家一样一个又一个的村庄吗?
暮色越来越深,木宇感到一丝凉意,也不知道什么时辰了,大姐和三妹回去了没有。回到家,他看到两姐妹对坐已经玩起了毛线,父亲已经在呼呼大睡打起了呼噜,再过两天就是周末了,平常做木匠学徒的弟弟也要回家来了。母亲在给将要到来的孩子缝制小衣服,因为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选择的都是清一色的白色。
因为自己是男生,可以盖一个被子,木宇钻进自己的被子睡了。今天应该又是大姐烧得炕头,现在还不是太冷时候,这个热度正好,温温的不犯潮也不烫屁股。这一夜,木宇做了好多好多乱七八糟的梦,一会儿老师好像在讲算术题,一会又好像在讲中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试验成功了。自己好像又在老师讲完这个伟大的创举之后跑出去掏鸟蛋了,一会好像梦到跟小伙伴约下星期跑步比赛自己赢了。之后场景一转,好像进了一个看起来很豪华的家,里边摆着一种软软的可以坐的东西,还有自己梦寐以求的电视机,还有自己的妻子在做着香喷喷的饭菜,虽然好像看不清她的样子,但她瘦瘦的高高的,应该不难看。突然妻子好像把碗摔了,他吓了一跳突然惊醒,才明白自己这夜感觉很累,原来是因为做了好长时间的梦。他感到有点渴,下去提起茶壶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起来,便继续沉沉的睡去了,这次好像没做什么梦,一觉睡到了天亮。鸡已经在打鸣了,母亲在里屋叮叮咚咚地准备早饭了,好像在切土豆。他擦了擦眼角的眼屎,麻溜地穿上了衣服,准备吃早饭上学去。
关注文集关注我即使看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