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教师的建议第六十四条

给教师的建议第六十四条

作者: 一弯静水流深 | 来源:发表于2024-03-03 14:32 被阅读0次

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探索,去思考学生的脑力劳动与教师的脑力劳动的相互联系问题。例如:脑力劳动要与发展学生个人爱好和才能相一致,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才会获得自信;课堂教学与少年的宽广的智力生活背景的相互联系,课堂学习效率往往与学生智力背景成正比,智力背景越丰富,课堂效率越高;智力发展与双手技巧的和谐问题,研究发现指尖动作越精细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区,促进大脑活动……那么,课堂上该怎样更有效率的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呢?

课堂上,教师在自己的学科,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如果教师将全部注意力都用在自己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也就是说教师在知识面前不自由,那么,学生感知教师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其次,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需要用心的去感知新的信息,同时积极的思考,加工已经获得的信息,所以学生获得的知识要求基本概念准确,知识逻辑关系清晰。只有这样,学生的脑力劳动才真正发生!所以,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拥有比学科本身要求的知识多得多的知识,灵活的掌握教材,才能给学生呈现大量的进行思考时的事实性知识,当老师在学科面前自由,老师也可以分出部分精力去照顾到学生听课的感受,从学生的目光中就知道他们是否听懂或已经掌握了新知,另外,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卡壳的地方,就能及时做出补充,这样,学生的听课效率才能保证!

对于学生来说,对抽象思维和不断地由具体事物向概括过渡的需要,是少年期学生自然的精神需要。所以,教师是学生思考力的培育者。课堂上,教师在提供事实上应该是慷慨的,而在进行概括上老师应该是吝啬的,教师讲述事实,由学生去分析它们和进行概括,学生才能体验到发现真理的乐趣。真正的掌握知识,一定是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大量事实基础上,在概括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让概念更清晰。行成一个学习闭环,这样学习到的知识才是活的,才是学生即使忘记了公式定理,也可以通过回忆推导过程回忆起来的。同时,因为学生是自己发现了真理,所以学习让他们获得对知识的掌控感。学生对于关键知识的掌握一定不能是死记硬背!概念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绘制概念地图的过程,也是促进对知识理解的过程。所以教师需要注意,不要尽力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办法,让自己的教学变得容易,好理解,更易于掌握,这样相当于给学生聪明伶俐的头脑做催眠术,会使他们迟钝。

教师还需对那些思考缓慢的学生特别耐心,不能因为学生头脑迟钝而责备他们,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给他们的记忆增加太多负担,必须让他们尽可能的思考。因为这些孩子或许已经处于低自尊状态,本身容易行成固定形思维,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给予学生思考的哪怕漫长的过程,只有他们不断经历思考,获得思考带来的成就,他们的自信心才能逐渐回归。学困生恰恰更需要思维,而不是让他们记忆更多的死的知识,另外,还需要鼓励他们多进行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背景,这样知识之间的联系才可能建立起来!

在脑力劳动的指导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少年思维的另一个特点,具体事物跟概括之间的依存性对学生越明显,易懂,学生的主观体验就越深刻。只有借助抽象概念的形成来发展少年的头脑,理解理论概括的现实依据,学生才有可能学会思考,任何一个概念,判断,推理,法则,在学生没有理解的时候,都不应当让他们识记,不理解的识记在童年时期是有害的,在少年时期则是严重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努力使透彻地理解概念在少年的脑力劳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课堂上帮助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架起桥梁,提出交集点问题刺激行成概念,这样的学习学生才能体会到是他们自己在研究真理,发现真理,而且使真理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

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一定来自教材,也就是知识本身,课堂上没必要通过刺激学生情绪吸引他们学习。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确实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但是,兴奋一定是内在的,健康的,是课堂任务本身引发的学生的兴奋,而不能在学习任务之外刺激学生的情绪中枢,让他们处于热闹的亢奋的状态,学习需要冷静地思考,兴奋体现在思维的紧张而不是情绪的兴奋。所以,教师要注意拿捏课堂上学生情绪的分寸。真正会讲课的老师的课堂一定是和风细雨似的,而不是热闹非凡的。

真正的好的课堂一定是精彩观念的诞生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一定是学生完成的,也就是学生通过思考,在具体事实与抽象概念之间通过大脑的紧张工作搭起思维的桥梁!作为老师,只是帮助者,指导者,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喜悦时的分享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教师的建议第六十四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uc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