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学第一节课,我检查了学生的寒假作业,清点后发现又是那几个“拖欠户”未完成寒假作业,满腔怒火!
未完成作业也能进教室上课?就这样不了了之?不!这对做完作业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太不公平了”,破了规矩,不做作业那就成风气了,不得了。
于是乎,我决不“姑息”,先要告知家长,“拖”回去“50大遍伺候”,父母实在没时间监督,那就在办公室写,把“帐”连本带利的“还清了”才能继续上课。我让“你”知道不做作业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如果孩子拖欠了作业,看到此处,你觉得“解气”呢?还是顾虑重重?
放心,这是前几年的我面对学生拖欠作业时的“激动”心情。
面对孩子拖欠作业,作为家长和老师难以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你看,近日,湖南8岁娃没写完作业,气得父亲挥起了菜刀;安徽淮南一位10岁男孩未完成寒假作业,拿着两千块压岁钱,背一卷凉席打包铺盖出走;山西省太原市一名14岁女孩因寒假作业没写完,与父母发生争吵,由于妈妈一句气话便赌气离家出走;深圳13岁男孩坠楼身亡,出事前男孩被班主任要求在家完成寒假作业......
这些“拖欠户”,堪比“钉子户”一样不好“惹”啊,你来“狠”的,“我”就离家出走、“我”就跳楼.....那么,我们还是“温柔以待”吧,安徽合肥第42中学给学生发下了这样的通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没有按时完成假期作业的学生,通过采取打欠条的形式,疏导学生心理压力,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学期。”
可是,“温柔以待”也被众多网友质疑,这不是“纵容”吗?有违公平、给规则开口子....
我们似乎遇到了大难题,惩罚不行,“温柔以待”也不行,这事也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到底该怎么办?
2
“快说,为什么不按时完成作业?”;“你假期都干什么了?玩得忘记姓名了吧!”......
“不知道”;“忘了”.....
我们试图“寻根究底”,却常常迎来孩子的“横眉冷对”,心中的那团怒火顿时烧得更旺了。
我那么辛苦的赚钱,我那么苦口婆心的教导,居然还不做作业,我怎么“想得通”?我只知道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故意拖欠作业那就是不“尽职尽责”,就是行为与身份不相当。
孩子,你为什么拖欠作业?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丧失信心时,就会为自己选择四 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而孩子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
在美国杰出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中,她以孩子回家不做家庭作业为例,说明同一行为可能代表着四种错误目的,这四种错误目的即是鲁道夫.德雷克斯提出的“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孩子用不做作业来寻求过度关注,获得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你让我做作业,我偏不做,“你制服不了我”,以此获得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孩子觉得成绩比自己更重要,没有归属感,认为不做作业可能也会让你感到受到了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确实不认为自己会做,表现出失望、沮丧,并且不希望你关注他)。
你是否在这四种错误行为目的中找到了孩子们的影子?
当然,或许还有其他相关原因,包括老师布置作业的合理性、家长的态度等。
假定原因都是在孩子方面,考验我们的时候也就到了。
3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因学生的棘手问题请过家长,其实我的初衷是请家长来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但是有家长“沉不住气”,一到学校见到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一来就是几脚踹过去或几个巴掌扇过去.....问题陷入更复杂的境地。
而我自己也曾气愤得直接告知家长,命令“拖欠户”在规定时间内加倍补齐作业。
但是,我发现这些处理方式不但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激化了和孩子的矛盾。
我们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但是自己却常常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在没有相互尊重的气氛下解决问题,孩子肯定是不愿意合作的。
4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简·尼尔森建议我们把思路转向解决问题,而不是注重后果,那么问题处理的结果可能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当孩子们感到被倾听之后,才更可能听我们的。所以,第一步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去“赢了”孩子。
怎么“赢得”孩子?根据简.尼尔森提出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我们可以尝试: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我敢肯定,开学了你却未完成寒假作业,一定很焦虑。”)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我记得我上五年级的那个寒假,也是因为未完成作业受到了老师的惩罚,我郁闷了好几天!”)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避免下一次再拖欠作业,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
完成前三个步骤之后,我们开始和孩子一起关注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问孩子该怎么做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自己参与到制订解决方案中来,他们会更愿意执行。
本学期第一节课,几位“拖欠户”被我“清理”了出来,我并没有怒发冲冠,而是平静的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当我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相待时,他们倒还比较坦诚的说出了拖欠作业的原因,我大概在寻求过度关注(“搞忘了!”)和自暴自弃(“不会!”,对学习这件事失去了信心)中找到了他们的理由。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提出个方案。”
片刻之后,他们表示听认我“发落”,这是在试探我吗?
好吧,既然“你们”不发表意见,那我只有给“你们”出选择题(给出选择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
我提出了几个选项:A.告知班主任或家长,请他们一起商讨解决方案;B.“本金”+3%“利息”在“协商”的合理时间内完成;C.在“协商”合理时间内,直接到办公室进行知识检测,正确率90%以上则可不追究“责任”。
结果,没有一个人选择A,约以6:4的比例选择了B、C,经“协商”无异议确定下来,按此执行。由此也充分说明,孩子们最不愿意接受的后果就是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因为这就意味着可能丢失“颜面”的回家加倍“补偿”作业,可能回家后是父母的厉声斥责,也可能是父母的拳头相向.....但是,对自己认同的方案表现出了乐意接受的态度。
几天后,按照“协商”的时间,“拖欠户”主动接受了B、C的检查,B“用户”完成情况良好,但是依然有两位C“用户”没有达标。我清楚这两位的情况,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存在根深蒂固的原因,我也料想到了他们可能达不到标,这是他们的困难,也是我的难题,可能家长也是束手无策。
不过,能做到有意识地去承担后果(责任),对他们来讲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
“当大人使用相互尊重、解决问题、鼓励以及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孩子们就会得到归属感,并且发展出负责任的行为。”(——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放下一味的惩罚和纵容,如果我们先“赢得”了孩子的合作,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接下来是不是会好办得多呢?
(微信公众号:妈咪婷育儿,陕西师大硕士,省一级示范中学教师,小猴女的妈咪,关注家庭教育、儿童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