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看李清浅的公号文了,一是因为忙碌,二是因为空闲时间看了别家的文章。
一天的业余时间就那么三四个小时,且零零散散,无法整齐划一,所以翻阅他人的文章,自然就忽略了李的。
昨天偶然翻了一下,竟然get到了一个写文的小方法。
什么方法呢?听我娓娓道来。
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确定主题后,会写的作者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几千字;不会写的三言两语几句话说完。
写作小白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写不出来,提笔忘字没话说。
这时候,我get到的这个方法就排上用场了。
先把最想说的一件事,用三五百字讲清楚。
然后用一两句话过度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样的事情,说说别人是怎么处理的。
由此延伸到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把它们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叙述出来,最后,总结这些事情的心得体会以及个人感悟。
一句话总结,一件事--别人家相同的事儿--别人家类似的事儿。整个过程捋下来,千把字的文章就出笼了。
其实这个方法并不是多么神奇,反而很普通很常见,只是之前我没有领悟罢了。
拿我自己前几天写过的文字来说吧,《他一句话说得我羞愧难当》。在这篇文字里,我写了一个学生吐槽我不认识他的糗事。
了了几百字把事情叙述得清清楚楚,但文章篇幅太短,字数太少,短小得根本不像一篇正式的文章,充其量只能算写文过程中的一个小片段。
但如果,接下来写写同事遇到的类似的事儿,或者自己做学生时,某个场合偶遇老师,自己热情打招呼被老师遗忘的尴尬……
那自然话就多了,篇幅也长了。虽然文章质量依然不好,至少字数够了呀。先完成,再完美嘛。
这也是经常观摩名家名作的意义所在,看名家名作不能只看热闹,更要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方法get到了,下一步就是应用了。再好的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那便没什么实际效果,知道更要做到;不然再多的方法也白搭。
以后,我决定尝试一下刚刚学到的这个“归纳演绎法”,自觉地进行刻意练习,力争让自己的文字越写越好,水平越来越高,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