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史记》中被写成神一样的人物,被民众视为是英雄的代表。司马迁在项羽将死这里使出吃奶得劲拼命夸项羽,把项羽说的那是一个英雄豪气,宁死不屈的完美形象啊,但是实际上在这一段破绽最多(我们先避而不谈)。可现在又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他就是不选择渡江呢,非得自刎乌江才行呢?不可能就是单纯的想要名扬后世吧。
项羽其实根本就不像世人所说的那么,神。项羽仅靠八千兵卒就打下了天下,成为天下霸主,听起来简直是太厉害,但其实,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这种事情可谓是极为常见的了。比如说刘邦,他难道不是率领着三千兵马,在两年之内成为了刘邦势均力敌的敌手,还把项羽逼到乌江边了吗。还有陈胜吴广,这俩人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就借着那幌子,率领几百人立马都有各方诸侯响应他们,开始了使秦王朝的衰弱的旅程。照这么说来,项羽的丰功伟绩也算不上是遥遥领先的了。毕竟那么多比项羽起点还低的人,也都闯出了一片天下,项羽怎么还好意思被称为是传奇一般的人物呢。而且,我们在关注项羽带领八千人闯天下的时候,也应该想到,后来项羽的确是叱诧风云,可是他身边的人还不照样是越来越少。本来最后还是有那么几百人的,可惜闯着闯着就剩下那最后一点点,可怜的二十八人了。如果说项羽真的那么厉害,又怎么会被刘邦打得孤身一人逃到乌江边上,像是惨败一般。项羽最后却还要说什么“此天要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简直不能再荒谬。
当时渡江过后,项羽就到了江东了,按理来说,不管怎么样,至少都还是可以撑过刘邦追击他的这一段时间。即使是说项羽依现在的形式,很难再召集一支精锐的部队(一般来说,失败后,很难再翻盘),无法东山再起,但至少还是可以取得一条生路。就暂且说项羽还能成功的翻转局面,再次统一全国,那么难道江东就一定会成为项羽的避难所吗。我无法确定。如果说去了江东,没有布防的话,项羽去了江东又有什么用。即使有布防在,如果刘邦依照自己拥有的大军,且项羽在江东处的布防也不够坚固的情况下,即使项羽越过乌江,那项羽下一步又该如何是好呢。去了江东似乎结局是自焚而死又或是被斩,留在乌江结局无非就是自刎。那么既然如此,渡不渡江看起来都是一个结果,那项羽何必再自讨苦吃,项羽为什么还要在世人面前显现懦弱的一面呢。再者而言,似乎江东还不是项羽老家,只不过是项羽起兵的一个地方,可以说是老巢吧,那项羽去江东就更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项羽不渡江在情理之中。
项羽最后只剩二十八人,让他怎么好心安地渡江呢,他心里的落差是极大的。从拥有天下再到一无所有,换作是谁,心里都不会舒服的吧。虽然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可是,就算是让项羽屈居在刘邦之下,项羽也是不情愿的。可能当时项羽也自认为天下黎民百姓都拥护刘邦,乌江挡的了一时,挡不了一世吧。再说了,项羽之前打仗那可谓是百战百胜,从来就没有处在这样的境地过,导致项羽当时的气盛骄傲。而且,刘邦自始至终在项羽的心里就只是一个不通诗书,又无计谋的粗人罢了,现在落得这样一个局面,实在是羞愧至极,自以为无颜再面对天下。 项羽心里本来就不舒服,更别说还是在被自己看低的人逼到走投无路,这么丢人情况下,不渡江而选择自刎保持一个英雄形象又如何不在情理之中。当时还有韩信的一部分原因,项羽像是中了韩信的计策。韩信当时在江边用蜜糖写下了项羽死于此的字语,吸引蚂蚁前来,项羽一看那似乎真是天要亡我,所以拔剑自刎。再次回想“此天要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谬哉,谬哉。
我认为项羽不渡江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剩那么二十八个人,老巢也没有精锐的部队与完美布防,不仅无法翻盘还会被江东父老们笑话。如此骄傲的一个人,在最后也因心情落差与情绪选择了不渡江,而是去自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