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在生活中变了样,我们更加沉默寡言。可是,不去抱怨,不去嘲笑的人还是很少,功成名就的人就更少。
朋友中也有功成名就的,学土木建筑,回母校承包工程。当初数学老师对他说,你这么有本事,你把我们学校拆了?结果这小子成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0bb851a6f67f7e7d.jpg)
其它的同学,有去国外的,有做学术研究的,还有的入狱服刑的,总体来看,都没有他那么嚣张。当然,这是一个笑话。
我们都有过承诺,拯救地球,相信爱情,或者呢,写一本书,爱一次大自然,这些话其实很不容易忘记,最后想到这些,不厚道的不说话了,命运教训了夸口的人,让他们记住,饭可以随便吃,话不能随便说。
克尔恺郭尔认为他是来拯救地球的,他有着太多的梦想。他将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感悟,表达在其关于百合花与飞鸟的系列文本和演讲中。人类可以从百合花与飞鸟身上学到什么呢?克尔恺郭尔的回答是:沉默、顺从、愉悦。
答案可能稍显沉重保守,蕴藏着一种诗意。借助“百合花”与“飞鸟”这两个意象,他归纳出了一套理想的美德标准来恩劝人类:究其根本,沉默是金。收敛言语是因为人类拥有语言的力量一一否则就没有理由去学习沉默的艺术。百合花与飞鸟不会说话,所以它们的沉默称不上真正的艺术。但我们依旧要学习它们的沉默。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倾听。
除了结了婚的男人不懂得倾听以外,大多数情商偏低的人都是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8063e3d85d23749f.jpg)
克尔恺郭尔并不是要求人类放弃自己独有的语言号召力,而人类是一种比百合花与飞鸟复杂得多的存在,也正因如此,我们会比它们体验到更深层次的痛苦。但这份痛苦并非源于人类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语言是我们这个物种的优势,”他写道,“痛苦只源于我们无法保持沉默。”这是一个奇怪的作风,知道自己不知道,却试图表现的格外的聪慧,所以不停的说下去,连自己都差点说服。结果我们内心都知道,无知是我们的常态。我们并不懂得命运,我们并不懂得自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deb73953b4e6ea38.jpg)
作为一位信仰基督教的思考者,克尔恺郭尔坚信,沉默就是对上帝至上的崇敬。尽管这是信教者的解释,但我认为,他的分析里透射出一种更为深刻、具有普适性的洞察力,即在苍范宇宙中,在终极真实里,除了你、我、他,还存在一种更宏大、更广博的自然秩序,它隐于无形,却无处不在;它是本质,是内核,是规律我们应当学会谦卑地倾听,而不是一味地喧哗联噪,用我们主观的所见、所想、所愿把这个时空填塞得不留缝隙。他的思考中有着对生命的充分尊敬,我们只是无限中的一个小点,甚至可以不占用一点时间空间,可是你为什么骄傲?
《自在人生》中看到了这么一段话,挪威作家卡尔·奥韦在他的长篇散文《春》中探讨沉默的问题,他提到一次他的女儿和同班同学参加聚会,野餐中女儿开心的吃着香肠,画面给他灵感,启发了他的思考。
我站在这里,一只手放在口袋里,一只手扶着婴儿车。那些毫不起眼的番茄酱瓶和芥末瓶、熏得焦黑的热狗、在露营桌上一字排开的软饮料一一在浩瀚星空的凝视下,在舞动篝火的映衬中,几乎变得不可思议起来。我仿佛站在一个平庸乏味的世界里,却窥探到了另一个奇妙绚丽之境。那种感觉就像不由自主地迈入了两个平行现实的边缘区域。
人类来自何方?-我们来自远方,来自可怖的美丽。当新生儿第一次睁开他的眼睛时候,在那个无暇的灵魂第一次与世界碰撞的时候,分明灿若星辰,耀如朱炎。到那时我们最后却活成了狭隘与愚蠢的大人,在烤熟的热狗与摇晃的露营桌旁熙熙攘攘,俗不可耐。但那伟大而可怖的美丽却没有因此抛弃我们,它周流于万物,永不改变,永不停止。
看啊,我们目之所及的全部事物里都藏着它的影子,它始终在那里一一在太阳与星辰里,在等火与黑暗里,甚至在树下那张蓝底碎花的地毯里。对我们而言,它毫益更无用处,但它又是如此的广博深远,宏大到超出我们的理解。我们唯有看着它,谦卑地臣服。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46048eb5c149b789.jpg)
这段文字让人伤感,表达这样一个事实:有这么一个世界,或称之为自然,者称之为统一体,它不是人类创造物。它对我们毫无用处,我们却只能匍匐在它的脚下,静默的仰视它。
顺应自然的生活,让我们接受敬畏,接受对道德伦理的敬畏,接受对命运知识的敬畏。
你要承认,一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应该学会顺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