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

作者: 比峰 | 来源:发表于2022-05-25 00:59 被阅读0次

在看待医患关系,不能只看到人,而是要看到三方,包含疾病在内的三方。只看到医生和患者,难免产生敌对关系,彼此相互猜忌、提防,最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渔翁正是疾病。如果能够看到医生、患者和疾病,就不难把医生和患者划入一个战壕,对面则是疾病。就医的过程本该如此,在医生和患者的通力合作下,共同打败了疾病。进一步讲,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战胜疾病,医生名利双收,患者收获健康,彼此双赢。

仅仅有这个意识还是不够的,还要克服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天然隔阂。这隔阂来自于两个方面。从信息的角度讲,医和患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弱势一方难免产生我为鱼肉的受害心理,从而对医生处处小心设防;从舆情的角度讲,医患之间一旦发生纠纷,社会往往同情患者,此时医生处于劣势地位,难免心生疑忌,在治疗时更倾向于保守。对治病而言,这些都是应该被打破的壁垒。

鉴于上面的情况,当我们走进医院的大门时,就应该考虑好如何做好对医生的管理工作。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遇到一位好医生,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方设法将医生拉入自己的战壕,成为自己战胜疾病的友军。不为了别的,就为了我们的身体。

医生的时间属于公共资源,作为患者有义务简明扼要地讲清自己的病症,而不是医生问一句,自己答一句。这也是对自己负责,毕竟医生掌握的信息越多,对治疗越有利。

询问医生各个治疗方案的结果和可能性,承认医学也是科学,没有绝对的彼岸,有的只是冰冷的概率。一来尊重科学,二来让医生明白,我是一个理性的人,不会让他成为最终的责任承担者。

主动和医生探讨治疗方案,在医生和自己之间寻求一个最优方案。医生治的是病,可服务的对象始终是人,得是患者接受才有好的结局。患者在治疗的效果上,是有最终的决定权的,毕竟最终承受代价的人是他。因此,医生更像一个建议者,患者才是最终的决策者。想要让医生放下包袱,开诚布公,全力以赴,就要彼此各安其位,共同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

做好最坏的打算,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当真的出现最坏的结果,自己也要坦然面对。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体谅医生,有良知的医生,此刻的内心一定是更加不安。这个时候如果能够依然选择信任他,鼓励他,让他重新燃起斗志,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呢?

相关文章

  • 趣扫云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就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下就医环境仍然不理想。“住房难、教育难、就医难”,其中就医...

  • 就医

    春生去医院,是老婆再三叮嘱的。老婆在城里给人做保姆,春生和儿子在家。八月十五春生和几个哥哥喝酒,儿子出去找同学玩。...

  • «就医»

    2018.9.21星期五 感觉肚脐周围疼痛,阵痛,间歇性的隐痛,坚持上班,晚上有同事请酒,没有多少食欲,喝了二两多...

  • 就医

    有什么别有病这件事的真切性就不用再重复了。记得在泰国旅游有过这样的宣传,他们的人民可以过得很随意,其中一个重...

  • 就医

    我一低头,发现右脚踝附近一小块三角形皮翘了起来,去了皮的肉里渗出丝丝红色,眼睛瞥到左脚上笄的凉鞋,边沿一圈全是金字...

  • 就医

    就医 最近感觉身体很虚弱,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依据,就是觉得每天都有提不起来精神,这种症状是从十一开始的,我和朋友开玩...

  • 就医

    先把牙,有看中医,以后会越来越好。

  • 就医

    医院里熙熙攘攘的,好像闹市一般,但又与闹市的喧闹不同,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焦虑。从排队挂号到就诊排号,看着医生紧闭的...

  • 就医

    晨起八时到达,人山人海,病毒肆意,在看不见的地方,流感与我,一起成长吧

  • 就医

    今天,抽个空去见了大夫,大夫看了后说,小问题,回家吃点药就行了。心中的大石头才放了下来。 大夫又说:回家要多喝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就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as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