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死,又分为两种: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生和死,古往今来都是大问题。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然而,
这位浙大化工博士却选择轻生。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与路人甲乙丙丁都没有关系,
若他真的葬身钱塘江,
必将带给亲人锥心刺骨的伤痛,
尤其是他的妈妈。
活着,不算太难;
好好活着,有些难;
是什么让他走向死亡?
他说:“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
他说:“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
还记得,
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
“人这一生总要解决三个关系,顺序是不能错的。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然后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
他既没有解决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又没有解决好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
走到这一步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
为什么他没能解决好呢?
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察觉到他的异样呢?
为什么他不选择求助呢?
如果实在不知如何做,
至少做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不求完美,
退而求其次也好,
给自己时间去缓解,去成长。
实在不必走到那一步!
或许,
当生命的黑白无常伸手招摇,
引诱我们进入地府之门的时候,
没有人能真正将我们从抑郁的状态中抽离出来,
唯有我们自己。
罢了,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命轨迹,
或长或短,
然而长短并非衡量意义和价值的标准,
厚度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