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周齐林老师《大地的根须》中的“与豆为伴”篇章。文章讲作者与豆子的故事,尤其对年少时的回忆,母亲为了家用,连夜和哥哥剥豆子,哥哥手都伤了,而母亲一大早就去赶集卖豆子,多亏店老板好心收了。靠着毛豆,他们才熬过艰难的日子。
母亲种满了大豆,磨豆浆、卖豆腐及豆花,特别是挑着豆花走街串巷,还被误抓,但不管怎样,母亲仍然每天拿豆子去磨……
这段话我很喜欢,
我正欲伸手采摘,忽然一声爆裂声在耳畔响起,成熟的豆荚爆裂开来,几粒米黄的豆子在爆裂声中弹射到几米远的地方。
母亲对他们兄弟的爱,让他体会到,
母亲如山顶爆裂的豆荚般,终其一生都在用他们的力量帮助我们哥俩走得更远。”
长大的作者在东莞打拼。有天他看到,
一株大豆在水泥地夹缝里倔强地生长着。
对他来说是一种震撼。他感觉,
在夹缝中生长的大豆像极了此刻的我。
再回家,看到母亲,百感交集,
母亲苍老的样子仿若枯萎的豆杆。
这篇文章,感情真挚,作者的感情更像是豆荚般爆裂开来,字里行间体现出母亲的伟大,感受到母亲对他们的爱和温暖。少时生活困难,有母亲撑着。长大工作艰辛,靠得是自己,但母亲以身作则教会他坚强、努力、拼搏,永远不认输。
我从小就喜欢吃豆腐,到大了还是如此。我工作后基本中午都到父母家吃饭,那时父亲买菜,他就特别爱买豆腐,父母由于身体原因不吃,而整块豆腐都是我一个人吃完,加上每天吃,我也吃腻了。
有天我忍不住说了一句:“爸,明天别买豆腐了。”
父亲愣了一下,他说道:“你不是爱吃豆腐的吗?”
老人没想这么多,他的记忆根深蒂固,倾注了对我的爱。
老公这几年在家,就喜欢摸索烹饪。我的早餐都是老公做的,豆浆加蛋糕。
他每天把50到100克之间的豆子,先用水泡一晚上后,第二天去皮,搅拌机打碎,用纱布去豆渣,豆浆煮熟就好了,非常细腻,口感特别好,只放少量糖。而豆渣,他拿到太阳下暴晒,再烤干,拿来做蛋糕,烘焙后,香喷喷的,有着浓浓的豆味。
我说我要吃豆花,他就做,熬出甜甜的红糖水淋上,馋嘴诱人。豆腐他也做过,柔软嫩滑。
两广人吃豆花是甜的,了解到很多地方吃的是咸的。月儿说过放上虾皮,非常美味。
我是个怕麻烦的人,看到老公每天做豆浆这么麻烦,我说别做了,我想吃去外面买一杯就好,他说不一样。我说买自动豆浆机,比较省事,他说不需要,豆浆只有这样才好喝。
我每天下班,与他及女儿汇合公园,一起散步。他总提着一个布袋子,放着两瓶豆浆。我在固定地方遇上他们,老公拿出一瓶豆浆给我,看着我“咕噜噜”地喝,他笑着说:“这里好像补给站。”
我喝完把瓶子递给他,满足地说道:“舒服。”
生活就是这么平淡,充满了温暖。
我曾经想,要是我有一方土地,我也种满大豆,真想看到这样情形,一碰,豆荚爆开,豆子弹得很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27646088/e5f3f3f6ca9be09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