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饲养员的麋鹿 图/CC0图库
01``
洗衣拖地做饭
还是逃不过被嫌弃
今天逛知乎的时候,有个网友邀请我回答一个让人看了有点心酸的问题。
ta的问题是——
放假在家让家里人很痛苦怎么办?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ta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这次放假ta也回了爷爷奶奶的家,因为想多点照顾腿脚不便的奶奶。
刚放假那段时间,ta承包了所有的家务,还会细心地观察爷爷奶奶的口味变化,天气转变还会帮忙更换衣服被铺。
可是即使ta想努力做到最好,爷爷就是不满。
爷爷不是对ta做饭的顺序有意见,就是无视ta的劳动成果,比如喜欢在ta刚拖完地之后,找借口踩上几脚之类的。
爷爷脾气也暴躁,时常吼骂摔东西。
一开始,ta还会努力忍忍,但是被骂得多了,就忍不住也回嘴。
吵得多了,奶奶听得也受不了了,希望ta可以回爸妈家里去。
ta说,好像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在爷爷眼里都是一坨大便。
看到ta写的这些事,感觉到画面感扑面而来。
很多时候我们长大了,都会想着孝顺父母长辈,尤其是想孝顺从小照顾我们长大的人。
可是,每每当“孝顺”这个词变成一种行动的时候,就会显得格外的难。
因为在某些长辈眼中,我们好像永远都是帮倒忙的。
他们几乎永远都是对的,而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都是几乎是错的。
无论我们的初衷有多好,他们都只会看到——
哦,这个顺序不对,这样做菜不好吃。
这样扫地不干净。
哦,读书不好,没用。
赚不了钱,没用。
……
可能说话大声,骂人已经成为了他们惯用的处事方式,也没有真正的恶意,我们慢慢也会理解,但是没有人会希望总是被骂,总是被说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
这样真的很挫伤人的积极性。
“孝顺”的我们常常被劝退的一个点,就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好像永远无法和老一辈相融。
ta还说到了另一个事儿。
最近大家都开始上网课了,ta也要上,有时候下课时间太晚,爷爷就会自己做饭。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还挺正常的。
但是有一天,ta听到了爷爷跟别人吐槽ta放假回来,一天三顿饭还要爷爷伺候。
这是ta单方面的阐述,内容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个人色彩。
但是可能因为我也是属于晚辈,就感觉有点理解。
那种感觉就是很委屈。
明明不是那样的,但是就被说成了那样。
前面努力的百分之九十都被爽快地忽视了,抓着百分之十的不足却被无限放大。
也不是不承认自己不足,只是希望可以稍微也得到一点肯定。
02``
在无法改变的模式下
努力寻找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是唯一的办法
ta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朋友请听好》第一期,他们几个主持人在演习直播的情形。
谢娜当听众就说了一个关于鸡蛋的问题。
她说她不爱吃鸡蛋,但是她爸爸妈妈老让她吃鸡蛋,但是她不爱吃鸡蛋。
然后,王锵却不明所以地来了一句,诶,那你有试过茶叶蛋吗?
大家一阵哄笑着说怎么又聊到了吃。
但是何老师却说,茶叶蛋这个转折其实很好。
因为这个其实不只是蛋的问题,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非要自己做该怎么办?”的问题。
而茶叶蛋的意思是——
她可以在父母给的框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可能性。
这个道理换在上面那个知乎网友的情况里,也同样适用。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些老一辈的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性格、价值观其实真的已经固定形成了。
要他们改变,不大现实。
如果是别人还可以说,脾气那么坏,不理就算了。
惹不起还不能躲吗是吧。
可是是至亲的话,没法逃避的,只能是我们慢慢去适应他们。
所以该怎么办呢?
吐槽归吐槽,但是只能佛。
(仅个人观点)
比如,如果他们是脾气暴躁的人,性格这玩意儿又不好改变,那我们就要尽量学会开解自己,跟长辈不能计较太多,不然很多时候就没完了。
有些人可能感觉不怼回去,就好像是认输认错的样子,但是其实不是的,很多情况下,不怼回去,是平息争吵的最好办法。
这不是憋屈,是放过自己。
好的行为,不会因为别人一句否定,就变得没有价值。
好的人,也不会因为别人一句评价,就变成垃圾。
当然,还有一个重点是吵回去也吵不赢,只会被冠上不懂事不听话的名头,然后被说得更惨,争吵越激烈,心情越难受。
所以在这种不能改变的情况里,感觉尽量寻找一种自己会比较舒服的相处方式,会比较好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