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067953/097dcdfdc3bb6106.jpeg)
李录的书里分享了他自己和巴菲特、芒格不焦虑的生活和投资之道。
第一,干自己喜欢的、真正懂的事。
第二,不拿让自己有压力的利益。
第三,共赢,与人为善。
我觉得如果归纳起来,前两条是不贪,第三条是为善。
人大多是从不焦虑开始这一生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一步步我们要的越来越多。父母要你更优秀,学校找你要更好的成绩,公司找你要更好的业绩,家人找你要更好的收入……走进社会之前,你就学会了自己逼自己,焦虑缠身。这些焦虑再传给下一代。
为什么这样,大多是因为贪心。想利益来的快一点多一点。匮乏心态在我们的上一辈很普遍,传递给我们就是要快,要早,慢了晚了就没有了,能拿多少拿多少,要存着,备着,不知道哪天要有灾。
所以为什么要干不喜欢,不懂的事情,因为等不了。等不到遇到自己喜欢的,将就着先弄吧,也许永远也遇不到喜欢的事情。一些人干着干着就喜欢了,心态平和了,这是幸运的。一部分人继续在纠结和焦虑中度过。
巴菲特给了我们一个概念叫能力圈。真正理解透它,就知道,带在圈子里,你就能避免焦虑。圈子不断扩大,能让你焦虑的东西就越少。在无焦虑的情况下能赚到多少钱,那就坦然的接受这个状态。
总之不要贪心。认清自己,认清利益背后附带的负担。这是整理好自己。然后是理顺与他人的关系:共赢,与人为善。这条真的特别简单,特别好用,可以用在与所有人的关系上。
跟家人,做什么事情要Ta开心,你也开心,不要只让自己开心。家人这点最容易看出来,有什么事情,对方开不开心马上能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往往只要自己开心。家人之间利益不一定放在第一位,但是让双方开心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不然家不像家。
跟家人以外的所有人,要双方舒心放心。舒心是关系舒服,放心是信用增长,双方得利。就能长久。
怎么把握其中的度,这是要自己在事上去磨练的,想不出来。
不焦虑的人生人人都想要吗,不一定。有很多说不想焦虑的人,实际已经习惯焦虑,没有焦虑活不下去。潜意识里就追求焦虑。所以李录在书中推荐,要谨慎挑选跟自己合作的人。
不要贪,不要急,慢慢的成长。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商业指数发展社会,不再是你有我无的1+1<1的模式,而是1+1>2,甚至1+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