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态度取向并不描述你是谁。它们代表你在生活中做出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
成年人即会形成一种基本生活态度取向,又会形成一种次级生活态度取向。我想我就是。
控制取向
控制取向的人更难以忍受批评和羞辱。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控制。
他们很善于交给孩子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坚韧、果断以及对规则和法律的尊重。
过度控制会遭致孩子的反叛或抗拒。
练习放手的技巧、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技巧、问启发式问题的技巧、让孩子更多参与决策的技巧。
力争优秀
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自己无足轻重和无意义。极少想要比别人优越。他们只是一种错误信念,认为自己不是出类拔萃,自己就不够好。
他们善于为孩子们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
会导致孩子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
尽力抛开自己对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什么对孩子更重要,记住做事情“正确”方法不止一种,并且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传达给孩子。
安逸
最在意、决定他们行为的是:避免痛苦和压力
能给孩子树立榜样,看到随和、圆熟、行为可预测的好处。
选择放任自由、娇纵,容易使孩子成为“被惯坏的小淘气鬼”,喜欢在教室里面捣乱。
让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参与制定限制、建立日常惯例、设立目标、一起解决问题。
取悦
在感到不安全时,会把免遭拒绝当作其行为的主旨和基础。
很善于帮助孩子学会体谅、友善、互不侵犯的行为。
当他们过于艰辛去讨好别人时,会给自己造成负担时,他们会沮丧或怨恨。
不要只关注别人的需要,要同时照顾到自己的需要,以使自己能够给予更多。
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让自己快乐,要教给孩子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技巧。
无论哪种生活态度取向,关键在于其主要动力是为了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网友评论